看了下昨天的文章在各内容平台的反馈,加更一篇吧。
对于八个月后 BTC 是否能到 6 万美元,有的朋友相信,也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是扯淡,其实我的初衷还真不是啥喊单,巴不得以后还有便宜筹码呢,只是希望大家能多往前看一看,因为常在这个市场混吧,人总会偏向于根据过往及当下来判断事物,而这种偏差是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决策的。
这半年,随着比特从 3000 美元上来,你估计也看到不少博主的喊单,有些可能也有些荒谬,比如“永恒牛市”,但跟这位在 2009 年第一位发推关于比特币内容的大神比起来,可都算小巫见大巫了。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在本周一的文章中曾介绍过这位计算机科学家:
有细心的网友扒出,这位 Halfin 在 2009 比特币创始区块诞生的一周后,与中本聪的邮件对话中曾预测每枚币的价格将达到 1000 万美元。。
围观地址:
https://satoshi.nakamotoinstitute.org/emails/cryptography/threads/2/
(该网站也汇集了所有中本聪退出前的言论对话,有兴趣的可以翻翻)
对于这一部分这里翻译一下:
系统可以配置为每段时间只允许一定数量的币产生,这很有趣。我猜这个想法是,产生一枚新币所需要的工作量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困难。
任何一种新货币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其估值,即便忽略这种币可能最初不会有任何人接受的现实,要给一种货币定一个非零的价格仍是相当困难的。
作为一个有趣的思考实验,想象一下比特币未来是成功的,并成为全球使用的主要支付系统。然后货币的总价值应该等于世界上所有财富的总价值。目前对全球家庭总数的估计财富在 100 万亿美元到 300 万亿美元不等。2000 万枚币的供应,那么每枚币的价值约为 1000 万美元。
所以今天用几美分的算力来生成的币可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赌注,其回报大约为 1 亿:1,即使比特币的成功概率微乎其微,但真的能达到吗?值得思考思考。。
要知道,这可是 2009 年的想法啊,虽说上面的估算逻辑还是有些问题,比如货币的总价值并不等于所有财富的总价值,也没有考虑 M1、M2 随着时间是增长的,但仅仅过了十年,现在一枚 BTC 已经上万美元,回头看这段,已经足够传奇。
比特币十年走势
不过,很可惜的是 Halfin 已于 2014 年去世,已看不到比特币及加密货币如今的发展。
虽然上述片段看上去也是和中本聪对话的形式,但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他就是真的中本聪,更有网友指出:
在上文中,对比特币总量用的是 2000 万,而不是 2100 万,是为了方便计算,还是早已考虑到中本聪的那 100 万将丢失或永远不会流通?
恐怕这会是币圈永远的迷。。
结语
对于比特币,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十年会发展成啥样,会不会有其他的数字货币上位,就像互联网的发展更替那样,但目前 btc 仍在数字货币中占主导地位,决定着行业的牛熊周期,那么你也可以考虑考虑,是否拿出一部分闲钱来和时间打个赌呢?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数字货币市场风险较大,还请谨慎参与!
防失联,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风火轮社区
合作广告:
点好看的童鞋后来都暴富了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简介:我们以社区用户为中心,帮助用户构筑完整的行业知识体系; 同时也围绕用户投资场景,提供实时行情、项目评测、热点解读等内容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