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深度 | 货币战争:BTC 和 Facebook Libra,谁能打败美元?

加密谷Live
2019年07月01日

作者 | 清和社长

来源 | 智本社

Facebook 发布 Libra 稳定币,BTC 一路狂飙破万美元,数字货币重回大众视野。

这次 Facebook 这位浓眉大眼的“正统”玩家参与,背后还带着 Visa、PayPal、Uber、Andreessen
Horowitz 等重量级玩票,再加上这两年屡撞“政治墙”的扎克伯格,争议与非议自然少不了。

大致有以下几种论调:

  • 数字货币战争论(小扎野心论)

Facebook 发行数字货币,挑战美元霸权,终结法币统治,彰显扎克伯格的政治野心,展现区块链及数字货币的未来统治力。此论多见于加密货币追随者、去中心化信仰者以及“密码朋克”。

  • 美元阴谋论

美国意图以 Libra 无国界货币及银行体系,击溃他国法币体系、外汇及金融市场,促使他国资本外流,掌控数字时代的货币霸权。此论多见于反美帝、美元霸权者,以及阴谋论拥护者。

  • 数字货币欺诈论

BTC、数字货币以及 Libra 没有价值,皆为泡沫、骗局,是聪明的人向相信的人收取的智商税;只有国家才能够发行货币,货币的非国家化走不通。

此论支持者众,包括比尔·盖茨等传统技术势力、巴菲特等传统金融势力、罗伯特·希勒等传统学术势力、金融监管者、数字货币受害者、劳动价值论者以及普罗大众。

  • 中立观察论以及尝试论

这是一种相对开放的态度:不排斥新技术,分布式、区块链值得关注,若技术成熟有应用空间;不反对新货币及新金融体系,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新货币或可作为解决方案之一;从数字货币到数字央行,再到数字金融,无国界的货币及金融体系值得试错。

此论多见于新技术支持者、理性主义者以及部分吃瓜群众。

可见,此事争议甚大,不可小觑,并非三言两语能够定论。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分布式计算、加密技术)、货币及金融体系,复杂而精深。经济学家不懂技术,工程师难懂货币,二者长期隔离、不易通透。

本文将专业、理性地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度分析。

货币的非国家化

私人到底能否发行货币?

Facebook 加密货币“Libra”白皮书开篇便霸气侧漏:“Libra 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扎克伯格的野心是发行一个无国界的超主权数字货币,重构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反过来,Facebook 加密货币“Libra”实际上在挑战传统法币及金融体系的权威。

10 年前,即 2009 年 1 月 3 日,BTC 网络第一个区块被挖出时,中本聪嵌入文本:“泰晤士报 2009 年 1 月 3 日,财政大臣站在第二次救助银行的边缘”。

此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正在推行第一期量化宽松,决定购买 3000 亿的美元长期国债、收购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大量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举大义”需要顶层设计,抓住时代的弱点。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群雄草寇揭竿而起。“高祖斩蛇,平帝还命”,刘邦斩白蛇起义,夺得天下。

如今,中本聪和小扎都指向法币贬值、美元霸权,试图以数字货币取而代之。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国家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及主要法币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引发众多民众不满,但又似乎无可奈何。

此时,BTC 低调出场。

中本聪直指法币的要害:“传统货币的根本问题就是,它们必须得到全部的信任才能发挥作用。必须信任中央银行不会使货币贬值,然而历史上却不乏违背这一承诺的情况……”

中本聪的做法是,发布一个无国界货币——BTC,建立“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BTC 背后至少包含三层含义:

  • 一是 BTC 是非法定、无国界货币,即货币的非国家化;
  • 二是 BTC 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一个无国界的银行转账及支付系统;
  • 三是 BTC 的出现,意味着一种非国家化的超主权货币以及无国界金融体系的尝试。

Facebook 加密货币“Libra”则是在这个三个层含义上强化了可执行性。

但是,这里面临一个问题:货币能否非国家化、私有化?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又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根据当前主要国家的法律,法币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私人货币不受认可。

但是,倘若从货币历史、本质及未来趋势来看,这问题又没那么简单。

“自由主义斗士”哈耶克是货币的非国家化主张的代表人物。

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哈耶克将自由主义思想贯彻到底,瞄准自由经济的最后堡垒——国家法定货币,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主张——货币的非国家化,质疑政府垄断货币发行的法理性,主张竞争性货币来打破政府对货币的垄断。

为此,哈耶克出版了《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这本书如今成为数字货币支持者的理论大旗。但实际上很少人看过这本书,此书引进中国后很快就绝版了,直到今年才重新出版。

不过,可惜的是哈耶克在书中并没有提供详实的历史数据或可靠的理论,论证货币的非国家化的可行性。他只是提出了诸多问题:

历史上,黄金、白银、银行券都不是法定货币,货币的非国家化的时间远远大于国家化,为什么货币一定要国家垄断?

既然相信市场竞争是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手段,那么为什么货币发行不交给市场来解决?

市场的价格、供给、竞争机制,可以防止货币超发,维持价格稳定,国家垄断反而导致货币超发、货币贬值,为什么不用市场机制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这三个问题甚至难倒了当时的经济学家,包括货币主义创始人弗里德曼。

凯恩斯主义者与新自由主义者难有共通之处,但他们都坚持货币由国家垄断。哈耶克问弗里德曼,你既然是市场自由主义者,为什么在货币问题上却不相信市场?

弗老答不上来,只说货币很重要,不可轻举妄动,只能由国家控制。事实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坚持货币国家化,但都没有可靠的理论支持。

早期人们使用的贝壳、铁钉、食盐、石币、金银、银行券都不是国家化的,都是市场自发形成的。比如银行券是早期威尼斯、伦敦等城市的私人金铺向客户发行的“凭证”。

最早的央行英格兰银行,是由苏格兰人威廉·彼得森于 1694 年创立的。这家英国皇家特许的央行最初是私人性质,主要为政府筹措战争经费,并拥有发币权。

1844 年,皮尔首相推行了新银行法《皮尔条例》,将英格兰银行改组,分设发行部和银行部。

《皮尔条例》的推出,在货币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个条例规定不再增加私人发币银行,现存银行的货币发行额度受到限制。当时英格兰一共有 279 家私人银行及股份制银行拥有发币权,若银行倒闭则发行额度自然失效,其额度转移到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的发行部实际上承担了央行的基本职能,包括发行货币;管理国债;同财政部和财政大臣协作,执行货币政策;代理政府保管黄金外汇储备,等等。

《皮尔条例》削弱了私人银行发币权,控制了私人银行法币额度,确认了英格兰银行的央行地位以及英格兰银行券的法偿货币地位。

这是货币史上,货币国家化的关键步骤。

后来,为了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冲突,英格兰银行逐渐放弃了商业银行业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央行,并于 1946 年由工党政府收归国有。

英格兰银行成为其它国家央行的标准模板,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不过,在《皮尔条例》通过后,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对此提出质疑(可见,哈耶克不是货币非国家化思想的首创者)。

斯宾塞的理由跟哈耶克如出一辙,他指出:“既然我们信赖杂货店老板卖给我们的茶叶的分量,我们也相信面包店主卖给我们的面包的分量,那我们也可以信赖希顿父子公司(Heaton
and Sons)或伯明翰的其他企业也会根据其风险、利润来供应我们沙弗林与先令。”

斯宾塞的主张,惹恼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杰文斯。杰文斯直截了当地说:“没有任何东西比货币更不适宜于交给企业进行竞争的了”。杰文斯搬出了“格雷欣法则”作为依据,他说:“良币不可能驱逐劣币恰恰证明了这一法则”。

后来,经济学界普遍接受了杰文斯的观点,即货币市场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因此货币发行应该交给国家。在战争年代,多数国家的政府接手了央行及货币发行权。此后,人们逐渐习惯了货币国家化及法定货币的规则。

但是,杰文斯实际上忽略了一点,任何市场都存在“格雷欣法则”,竞争越不充分的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越严重。

政府规定只能使用金银来铸币,或者垄断了发行市场,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如果货币市场充分竞争,劣币没有人接收自然就被淘汰。国际货币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竞争的市场,没有人接收委内瑞拉玻利瓦尔这类的贬值货币。

所以,“格雷欣法则”来解释货币国家化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这里的困难来自我们对货币的定势思维,或者是“一般等价物”的误导。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源于普通商品,属于一般等价物,没有凝结人类劳动的货币没有价值。这种货币理念一直误导了经济学家和大众。

自 1970 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开始反思货币的本质及起源。货币即合约(契约)的主张,逐渐得到认可。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一组合约,是一群市场主体共同协商的一种解决市场交易的制度安排。现代货币理论认为,货币起源于债券债务,属于债务记账工具及债务契约(欠条)。不过,货币必须由国家掌控。

例如,一个岛上没有货币交易不便利,岛民们协商采用一种中介物有助于交易达成。假如他们共同确定用石币作为交易中介物,那么石币就是货币,也是大家共同要遵守的契约——促进交易便利性的契约。

货币起因于交易费用,为了降低交易费用,人们协商使用一种制度来解决。人类历史上,孟加拉人协商用贝壳做交易,草原民族协商用羊皮做交易,雅浦岛民协商用石币做交易,监狱狱友协商用香烟做交易……

信用货币,是一种债权债务性质的合约。美元上印刷的“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 public and
private”,以及港元上印刷的“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都指债务合约关系。

货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本质上都是一种合约安排。

为什么最后法定货币会被国家垄断?

法定货币的出现,与国家的出现本质上是一样的。国家,也是一种合约安排,但它有一个演化过程。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摩尔根(著有《古代社会》,在《婚姻经济学》一文中有所涉猎)、塞维斯等提出国家群演论。摩尔根认为,国家按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演化而来。塞维斯将部落联盟改成酋邦。

霍布斯、洛克、卢梭、斯宾诺莎等启蒙思想家提出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就是国民达成的一组契约,通过建立国家机器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及生命安全。

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区别是,国家这个契约水平更高,权力、义务、责任及履约能力都更强。其实,这也是法定货币与其它货币的区别。

贝壳、羊皮、食盐、铁钉、石币、铜钱、金银都曾经是一些群体共同协商的货币,即契约。但是,国家的出现及强化后,国民除了协商如何组建暴力机关保护财产及安全,还协商如何确定一种交易媒介(货币),促进商品交易。

如此,法定货币就诞生了。

在古代,国家越早出现,国家力量越强大,法定货币越早诞生且越牢固。在秦国一统天下后就统一了货币。

在近代,随着商品交易越来越频繁,法定货币的信用优势开始发挥,贝壳、羊皮、食盐、铁钉等各类货币大规模消失,逐渐被法定货币取代。在大规模商品贸易中,货币的网络效应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网络效应又强化了法定货币的国家垄断地位。

以上是法定货币形成过程,但存在两个细节上的疑问:

一、贝壳、食盐、铁钉、石币、金银等商品货币和金属货币,更多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属于市场自发形成的合约,而不是集中协商的结果。

这属于奥地利学派的主张。他们认为,市场是一个自发秩序。当没有货币时,所有人的交易对象为了将自己的东西交易出去,同时获得想要的东西,都在猜测、试探交易对方最想得到什么。

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试探后,当地人的偏好逐渐趋同,比如岛民认为石币最好,草原民族认为羊皮最好,海边渔民认为贝壳最好。这样不同地方就由市场自发形成了不同的货币。

奥派认为,货币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由市场自发、演变形成的。在交易成本极高的环境下,交易者不断地探索、揣测以及最终形成共识(合约)。

二、早期(古代)的法定货币,是一种强制性契约。

古代国家具有明显的暴力及统治色彩,国民只能被动接受包括法定货币在内的一切,属于被统治对象。其中,货币也是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

只有到近代社会,民主国家建立以后,法定货币才属于国民共同协商的合约。

从货币的本质来看,货币不过是一群人的一组市场合约,法币是国民的市场合约,国际货币体系则是各国一切签署的市场合约,如一战前的黄金标准、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所以,货币不论从历史上,还是本质的角度,都不属国家的特权。即使在法定货币时代,也存在大量的私人货币、非法定货币作为补充。

由于古代国家统治力有限,法定金属货币因运输、切割等问题,无法渗透到偏远村落,催生了大量非法定货币。

日本东京大学黑田明伸教授在《货币制度的世界史》一书中,在古代货币方面做了大量的史实研究。他发现,在古中国、近世日本的偏远村落,由于货币奇缺,村民们只能用米、鸡蛋等作为交易媒介,同时还存在不少“债券债务型货币”——借米、借工等欠条合约或口头承诺。

在近代特殊时期,也存在非法定货币。弗里德曼在《货币的祸害》中讲述了一个大萧条之后的故事——美国华盛顿州一个叫特奈诺集镇协商用木片充当货币。

受到大萧条冲击,特奈诺集镇上 1055 家银行全部停止兑付,一时间城中的交易瘫痪。但是,商工会议所计划发行相当于储户存款 25% 额度的证书,其中一部分证书以印刷了 25 美分等面额、明信片大小的木片形式发行,商人们同意接受这种货币,并以此渡过难关。

黑田明伸教授对此分析:“并不基于确实的债权、没有来自政府的保证、只是以其本身不过是木片或纸屑作为通货而流通,完全是基于城里的人们共有的松散约定。”

作为合约理论顶级专家,张五常先生坚持货币即合约的主张。他在《经济解释》一书中讲述了一个例子:战争年代出现这种情况,将 10 元纸币撕成两半使用,半张为 5 元。撕成一半的货币,银行不接收(除非兑换新币),法律已不承认,但市场依然认可,以 5 元价值交易。

黑田明伸教授在《货币制度的世界史》中使用了著名的玛丽亚·特丽萨银币——一种在 19、20 世纪广泛流通于红海周边国家的通用货币。凯恩斯、哈耶克、韦伯在内的诸多经济学家都关注过这一历史货币。

玛丽亚·特丽萨银币是一种超越国家权威、疆域、民族及文化的自由货币。玛丽亚·特丽萨银币最早是由奥地利发行的法定货币,由 18 世纪著名的奥地利女皇冠名。

玛丽亚·特丽萨银币,作为最初的奥地利法定货币,之后广泛流通于远离奥地利本土的非洲、西亚国家,成为跨国结算货币,相当于国际区域性货币。

1854 年,玛丽亚·特丽萨银币在奥地利国内被废除,在奥斯曼帝国也被禁止,成了“非法定货币”。但这种来自维也纳的银币不但没有缩减,反而更为广泛的长时间流通,英国公司在红海领域的皮革、石油、食糖、纤维制品等贸易都是以该银币结算。

为了支持国际贸易,维也纳、意大利罗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英属印度孟买、比利时布鲁塞尔都加入玛丽亚·特丽萨银币的铸造中。

所以,货币其实是一种在市场交换中主体自发认可的“看不见的协议”。

理解了货币历史及本质后,我们就很容易明白,货币的非国家化、国家化都是一种协议。美元是美国人的合约,欧元是欧元区国家的合约,数字货币是数字货币持有者的合约。本质上,所有的货币都是协议本位。

合约,数字货币支持者一般理解为“共识”,执行合约叫“记账”。利用“共识算法”发行数字货币,如 BTC 的工作量证明(POW)。所谓“共识算法”就是协议里具体的权力、义务及规则,如工作量证明则是按照哈希运算效率来竞争记账权。

BTC 是 BTC 支持者们的合约,以太坊是以太坊支持者们的合约,Libra 稳定币是 Facebook 支持者们(27 亿全球潜在用户)的合约。

以太坊是个典型合约——智能合约,开发者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开发 Dapp,支持者们可以使用以太坊投资、消费 Dapp。这就是这一共识货币的应用场景。

Visa、PayPal、Uber 将成为 Libra 稳定币的信用节点,预计 Libra 稳定币也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场景。这将对以太坊、EOS 构成了强大的竞争。

既然都是货币,Libra 稳定币出身于“豪门”,BTC 是数字货币及区块链的开山鼻祖,二者能否挑战美元?

*货币的合约安排*

*为什么货币超发等于违约?*

根据货币的本质——货币即合约,货币的非国家化在历史上、理论上都站得住脚,BTC、以太坊、Libra 稳定币以及私人发币,至少具有“合理性”,其合法性则适用于各国法律。

但是,BTC、以太坊、EOS 以及绝大部分数字货币,因其发币机制存在致命缺陷(合约缺陷),丧失了货币的交易功能,沦为投机性数字资产。

这一观点极为重要。

以上货币即合约的主张,论证了货币的非国家化的合理性,但是我们没有探讨合约的具体内容。

所有货币合约中,都有一条“使命性质”的义务:货币价格稳定。

不管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协议,还是群体、国家协商制定的合约,目的都是为了确定一个可靠、可信的交易媒介(货币)。何为可靠、可信?

除了质地均匀、不易腐烂、便于携带、易于切割外,最根本的是价格(价值)稳定。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群体会使用一种不稳定的媒介作为货币。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不稳定的货币能够长久。所有的货币都崩溃于大幅度贬值,或相对价值不稳定。

所以,货币当局(发行方)最根本的义务就是维持货币价格的稳定。

反过来,如果货币价格不稳定,尤其是大幅度贬值,就相当于货币当局违反合约、背弃承诺。

张五常先生在《经济解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合约的角度看货币是重要的,而这样看,通胀或通缩的出现算是毁约……我们听到的要求稳定物价的声浪其实是要求守约。”

从货币本质的角度,货币当局发行过多的货币,意味着两个致命问题:

  • 一是国家违背了货币合约,没有履行维护货币价格稳定的义务,没有提供一个可靠、可信、价格稳定的交易媒介给国民。西方国家非常看重货币当局负责人的个人信用。
  • 二是国家发行了太多“欠条”,当国家没有足够的资产来“兑换”时,就意味着国家信用破产,货币大幅度贬值。

1971 年,美国发行了太多美元,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供成员国政府兑换,因此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这意味着美国单方面撕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国际货币协议。

再看 BTC、以太坊和 EOS,这三种数字货币的价格涨跌幅度都非常大,价格极度不稳定,本质上是违背了货币合约,致使其丧失了货币的交易功能属性。他们从此与货币渐行渐远,彻底变成了投机性数字资产。

从货币发行的角度来看,数字货币的合约,即“白皮书”,存在巨大的漏洞:

  • 首先,BTC、以太坊、EOS 强调去中心化,没有货币发行的责任主体。换言之,没有一个类似于央行的机构来维护货币价格的稳定。

  • 其次,BTC 是一个封闭的、与市场隔绝的发行机制,无法维护货币价格的稳定。

中本聪表达了对传统银行系统的不信任以及货币超发的不满,试图通过定额发行(2100 万枚)的方式维持 BTC 不贬值。实际上,这种办法是机械的、无效的。

货币不是为了发行而发行,货币的功能是服务于市场交易。货币不应该定额发行,而是按市场需要发行。

中本聪采用定额发行机制,试图让 BTC 不断升值。实际上,货币升值与贬值一样,都是违背了合约,都不利于商品交易。货币的天职是价值稳定,而不是升值或贬值。

  • 最后,以太坊、EOS 注重货币应用场景,但忽略了价格稳定的重要性。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推动了 Dapp 的发展,也为以太坊这一货币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很多人购买以太坊投资项目,项目方也乐于收取以太坊。但是,当以太坊价格大幅度下跌时,这一美好的应用场景就崩溃了。

去年下半年每当 BTC 下跌时,以太坊跌得更加凶狠,尤其是 BTC 跌破 6000 美元关键支撑时,以太坊大幅度杀跌。原因就是大量项目方抛售以太坊发生集体踩踏,他们抛弃以太坊换回美元以稳定财富值。

以太坊搭好了台子,主角不靠谱,把戏给演砸了。

其实,目前以太坊的台子存在技术性障碍。以太坊与 BTC 一样都面临拥挤的问题,目前一个稍微火爆的游戏就可以堵死以太坊。以太坊试图用分片技术(分组记账)来改进,但这项技术估计还得两年才能成熟应用。这是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弊端。

EOS 选择超级节点(Facebook 的 Libra 也采用此办法)来解决以太坊的拥堵问题。为了维持超级节点,EOS 制定了社区“宪法”,“宪法”实际上就是货币合约。有人认为,超级节点并非真正的去中心,违背了分布式精神,属于超级玩家的豪门游戏。

其实,EOS 的超级节点虽然扩展了应用场景,提升了记账效率,但本质问题与以太坊一样,都没有办法维持货币价格稳定。

如何才能维持货币价格稳定?何种货币合约才可信?

从人类货币史来看,大致有几种解决办法:

一是采用靠谱的商品(金属)货币

这是近代之前最朴素、最原始、最常用的办法。比如岛民偏好石币,渔民偏好贝壳,游牧民族偏好羊皮,BTC 拥趸们偏好 BTC。

后来,金属,尤其是金银,从众多商品货币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多数国家的金属货币。金属货币只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具有更高的信用。

货币等于最靠谱的商品,这完全符合劳动价值观主张。由于大量的历史记载,再加上根深蒂固的劳动价值论,经济学家及大众对货币的本质产生了误解:

  1. 货币起源于商品,是一般等价物;
  2. 货币必须凝结人类劳动,没有劳动价值的货币(纸币)没有价值。
  3. 对黄金深信不疑,甚至呼吁恢复金本位。

其实,货币的价值与商品、黄金无关,商品和金属只是历史上解决货币价格稳定、保障货币信用的最朴素的解决办法。货币的价值与有没有人类的劳动无关,货币的价值来自货币的交易功能,有交易功能则有价值。正如阳光的价值,与人类及劳动无关,其价值来自其功能属性。

二是利用权威签署借贷合约

远古社会,由于信息不对称、剩余物资奇缺,并不具备物物交换的条件。当时,更多的交换不是空间上的交换,而是时间上的交换。

比如,甲没有食物,也没有东西交换,怎么办?甲找到族长,族长出面让乙借一条豹腿给甲充饥,甲承诺下次打到猎物归还一只豹腿或小鹿。

这种时间上的交换,是现代金融市场重要的价值触发机制。

这种交易中,甲相当于给乙写了一张欠条,或一个口头承诺。这个欠条和承诺就是一种货币,即债权债务合约。族长的权威、约定俗成的规则以及甲的信用,是这一货币合约的保障。这就是债券债务型合约。

这种货币如何才能不贬值?

甲兑现承诺,按期、足额归还乙一只豹腿或小鹿,说明货币没有违约,“欠条”也没有贬值。

三是利用国家机制维持货币价格

当部落演化为国家时,国家信用取代了族长信用,成为货币价格的稳定器。

最开始,政府利用国家的信用,结合第一种办法,即商品货币的思维和劳动价值论主张,来构建金本位法币。

各国政府直接铸金属货币,如金币、银币、铜钱。后来,银行券诞生后,才有金本位纸币,比如一战前的英镑、二战后的美元。

但是,这个时候的纸币不能随便发行,而是以黄金为资产储备发行。这种发行机制最大的好处是维持货币价格稳定。

早在英格兰银行成立时,该银行就采用了资产负债表的方式——一边是黄金资产,一边是英格兰银行券负债确定这一发行机制。这成为了之后各国央行坚守金本位制度及稳定货币价格的典范。

1844 年的《皮尔条例》规定:

英格兰发行部可以用持有的 1400 万英镑证券以及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发行等额银行券。其中用证券做准备的发行最高限额为 1400 万英镑。超过此限额要用金银做准备,其中白银做准备的发行不得超过 25%。

任何人都可以按 3 英镑 17 先令 9 便士兑换 1 盎司黄金的比价向发行部兑换黄金。

所以,英格兰银行相当于建立了货币的两大标准:

  • 一是以黄金、证券作为资产抵押发行货币,以黄金为主;
  • 二是刚性兑付,即金本位纸币可以随时兑换黄金。

金本位货币的合约本质是,纸币能否以固定的价格兑换黄金。这就是黄金标准的信用。

二战后,美国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是基于金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33 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只限于成员国政府兑换,个人没有权力兑换。

但是,法国、西班牙等国政府不断地拿美元去美联储兑换黄金,导致美国黄金储备不断下降,黄金价格持续上涨,最终无法维持黄金比价而关闭兑换窗口。

黄金兑换窗口被关闭,标志着人类彻底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和浮动汇率时代。

信用货币无法刚性兑付黄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纸币。美元、欧元、日元发出的是彻底的“欠条”,你抵押房子给银行,银行只给你一张无法兑换黄金的“欠条”。所以,很多人觉得,还是要恢复到金本位。

其实,商品货币、金属货币、金本位货币被淘汰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随着国际贸易持续加大,美联储必须印刷更多美元,但是黄金增长却非常有限,这样美元必然贬值,黄金价格上涨,如此美元无法锚定黄金,最终金本位合约崩溃。

信用本位替代金本位,实际上是回归了货币的本质——一种纯合约本位货币,不需要商品、黄金兜底,仅依靠制度安排。

但是,不锚定、不兑换黄金的信用本位的难题是,这一制度安排如何确保不违约,保障信用货币不贬值?

信用本位货币,实际上是一个高度制度化的货币,是一个履约责任重大的合约安排。从 1970 年代开始,央行在三个方面强化了合约制度:

  • 一是强化央行的独立性,发币权不被政府及任何组织掌控,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单一化,通常以控制通胀为目标,旨在稳定货币价格,履行货币合约。
  • 二是央行创新市场操作工具,利率调控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
  • 三是央行资产替换:证券、债券、外汇替代黄金成为央行的主要资产。

除了调整利率和准备金率,央行最常用的调控办法就是公开市场操作,即通过买卖证券、国债、外汇储备等资产来回收、释放本币,以维持本币价格稳定。

*美元的霸权解析*

BTC*和 Libra 有多大的可能性?*

我们再来看看 BTC、以太坊、Libra 的合约安排:

BTC 缺少一个像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一样机构,也没有任何资产用于买卖来调节价格。

认真阅读 BTC 白皮书,你会发现,中本聪当时设计 BTC 的核心目的是,建立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即建立了一个无国界的银行系统。而数字货币(BTC)只是这一系统下的副产品。

为什么说是副产品?

BTC 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它与支付宝、商业银行系统的技术逻辑完全相反。假如,甲向乙转账 1000 元,此时会面临一些问题,如余额、收款人账号匹配的验证,双重支付问题等。通常我们会引入一个第三方权威来处理这些问题,比如银行系统、支付宝系统。

但是,中本聪认为,第三方权威不可信。他在白皮书中这样写道:“可是该解决方案的问题在于,整个货币系统的命运完全依赖于运作造币厂的公司,因为每一笔交易都要经过该造币厂的确认,而该造币厂就好比是一家银行。”

中本聪的办法是将这些问题交给大家(节点)处理,防止被人控制。大家选择一个人来操作,然后监督他完成。这就是与中心化相对的分布式计算。

那到底选谁呢?

不是民主投票,而是自由竞争。中本聪出一道数学题,解哈希函数,即“在自己的区块中找到一个具有足够难度的工作量证明”。当然这个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算力越强的计算机,竞争胜出的机会越大。这样算力超强的专业矿机就诞生出来了。

当全网广播和其它节点确认后,你就可以将这些转账记录在区块之中,然后“跟随该区块的末尾,制造新的区块以延长该链条”。这个过程就叫“记账”,这个链条就是区块链。

这个记账过程是公开的、平等的、不可逆的,被认为是更加可信的。这就是区块链的价值。

但是,如果没有好处,谁愿意干记账工作?

中本聪想了一个办法,谁记一笔账,即挖到一个区块,奖励若干个 BTC (现在大概是 12 个)。这是一种奖励机制。

所以,挖矿实际上是为了争夺记账权,BTC (作为货币)实际上是为了驱动 BTC 区块链网络而设计的奖励机制。

BTC 支持者认为,这种奖励机制按照工作量证明(POW),即多劳多得的办法是最公平的。

再看法币发行机制,没有房子抵押无法得到货币。一旦货币超发,货币潮水流向富人及大企业,而拿不到货币的企业及穷人则被通胀。央行不遵守货币合约超发货币,实际上是向穷人抽取铸币税,加大贫富差距。

但是,从货币的角度来看,BTC 的工作量证明存在致命缺陷,这一货币发行机制意味着劳动的纯消耗,没有积累任何资产,没有资产的结果不是 BTC 不值钱,而是无法通过买卖资产来维持 BTC 的价格。

有些人认为,BTC 消耗了这么多电和矿机,维持一个跨国界的分布式银行系统是值得的。这固然没错,但从货币的角度来说,这导致 BTC 完全违背了货币合约,BTC 价格波动剧烈,失去了货币价值。

从白皮书来看,中本聪的愿望并不是建立一个无国界货币,而是一个全球化的分布式银行系统。

BTC 未来的价值在哪里?

失去了货币价值后,BTC 只剩下投机性数字资产的价值。投机性资产,还有价值吗?

美国不少投机市场,投机只是一个中性词。一般来说,期货投机市场有价格发现的价值,即晴雨表、风向标,还有风险转移的价值——低风险偏好者将风险转移给高风险偏好者。

BTC 并不存在风险转移的价值,只存在“晴雨表”的价值。由于 BTC 是一个无国界的分布式转账系统,国际局势一旦紧张,如伊朗局势、法币恶性通胀,这一系统的价值就会提升——资金外流、洗钱。

由于其流动性比黄金更强、全球化交易更加便捷,所以 BTC 可能会替代黄金指数成为国际局势的“晴雨表”。

所以,基于无国界的分布式银行系统,BTC 最大的空间应该是“数字黄金”。当然,BTC 能否替代黄金依然存有争议,二者在线上、线下应该都有各自领先的地位。

BTC 的价格实际上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这一点其实了不起。与很多区块链项目一样,以太坊最开始是以私募起家的,当时融了不少 BTC。但是,BTC 价格波动太大,无法作为资产来稳定以太坊价格。同理,其它数字货币融得以太坊、EOS,也无法用后者稳定其价格。

当然,最开始有些区块链项目试图以股份为资产发行货币进行融资,这种货币实际上就是证券本位货币。

但是,由于股票抵押涉嫌违反主要国家的证券法,绝大多数项目都放弃了这种方式。这就导致区块链项目及数字货币缺乏有价资产储备,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全部沦为投机性数字资产。

由于数字货币技术难度低、发行成本低,大量数字资产上市。本来交易所自由竞争,有上市又有退市,可以优化数字货币资产。但是,由于交易所组建的成本极低、监管缺失,大量交易所上线、大量数字货币上线,导致整个市场“货币”泛滥、洪水滔天。

BTC、以太坊以及数字货币,一旦失去了货币功能,沦为数字资产,就彻底失去了挑战美元及法币的资格。

货币是金融体系的基石,任何资产的定价权都掌握在货币手上,数字货币的价格都被法币控制。比如,中国的房地产、股票以及其它资产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其价格都由人民币价格决定。BTC 的价格由美元决定,尤其是 BTC 期货上线后,美元势力对 BTC 期货及现货价格形成降维打击。

所以,数字货币的真正前途及权力在稳定币上。

Facebook 的稳定币 Libra,规避 BTC 发币机制上的弊端,采用了 EOS 超级信用节点的优势,结合了现代货币制度——以一篮子货币为储备资产,是一个相对完善的数字货币合约。

Libra 的目标应该有三个:

  • 一是一种稳定的无国界的加密货币;
  • 二是一个全球化的分布式银行系统;
  • 三是一个以 Libra 为核心的全球数字金融体系。

从白皮书来看,Libra 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

1969 年,美元危机爆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创设一种补充性的国际储备资产,作为对美国以外美元供给的补充。这就是特别提款权的由来。特别提款权的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

但是,特别提款权有特定的使用范围,成员国政府(非私人)才可以使用,主要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

不出意外的话,Libra 的储备资产应该也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以及美债等一篮子资产组成。

与 BTC 相比,Libra 拥有资产储备,而且可以通过买卖美元、美债等方式维持其价格稳定。这样 Libra 有条件履行其货币合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那么,Libra 能够挑战美元霸权或法定货币的地位吗?

我们经常说美元霸权,到底什么是美元霸权?我们可以用一个关键词——铸币税来概括。美元是如何向全球收取铸币税?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

  • 一是发行美元,谁使用美元,谁就被收铸币税

这一点任何国家的法币都一样,因为法币是信用货币,本质上是欠条,你给我资产,我给你欠条,收取你的铸币税。现在国际结算使用最多的就是美元,美元收取了最多的铸币税。

从货币的本质来说,这种铸币税其实不算“税”。因为货币是一种“通用”欠条,是一种交易解决方案,为你提供了交易便利,实际上是有价值的。

  • 二是超发美元

这种现象比较明显。货币超发导致美元贬值,意味着美联储不受合约。这种不守约行为,导致其它国家的美元外汇储备缩水,冲刷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这就变相向全球收取铸币税。

  • 三是以美债为资产发行美元

这种收税方式极为隐蔽,极少人察觉。如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里最主要的资产便是美债。相比黄金、证券,以美债为资产发行美元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对于整个美国来说)。

美债本身是欠条,用欠条发行另一种欠条——美元。这样做的好处是政府只需要支付不到 3% 的利息,即可扩张美元。美国企业从商业银行拿到美元在全球投资的收益率超过 15%。

倘若美联储以黄金、证券为资产扩张货币,美国政府购买黄金、证券的成本要比自己发美债的成本高很多。

所以,所谓美元霸权,实际上是美元及美债的“双簧”。

  • 四是美元紧松周期

美元的升值周期备受诟病,美联储每次加息都会引发他国的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甚至引爆全球金融危机。

这是美元霸权的突出表现,也是当今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问题。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理论上应该是全球市场自发形成的共同合约,但是它又是美国人的法币。美元只对美国人负责,不对他国负责。美元的责任与其权力不相称,法定货币的“小责任”与经济全球化的“大权力”相冲突。

所以,美元宽松和紧缩只会考虑美国本国利益,一些国家则惨遭收割。那么,具体是怎么收割的呢?

打开其它国家的央行负债表,你会发现,很多国家的央行都以美元、美债为储备资产发行货币。这样是否有问题?

如果美元升值,意味着他国央行负债表的资产通缩,本币贬值。这个时候怎么办?一般都会出售部分资产维持本币价格。但是,如何美元储备不够怎么办?本币贬值就不可避免,如果大幅度贬值则会引发货币危机或债务危机。

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这两年土耳其、阿根廷等新兴国家货币危机,都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所以,以美元为资产储备的货币,可能会被美元收割,命运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为什么新兴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总是被美元收割?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不强,出口创汇能力不足,无法维持本币价格,同时还大举美债。港币能够长期锚定美元的原因是香港经济跟得上美国节奏,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我们再来看看 Libra 的命运。

港元是美元本位,以美元为资产储备发行。Libra 与港元类似,锚定美元,当然还包括其它国家的货币。

但是,Libra 的命运是港元还是俄罗斯卢布、阿根廷比索,完全取决于 Facebook 成立的国际管理组织 Libra 协会(暂且定义为 Libra 的央行)是否具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如果美元波动大,Libra 为了维持价格稳定,低买高卖,未必能够维持其价格稳定。Libra 的外汇储备来自哪里?

Libra 协会本身不能成为盈利机构,与央行职能相冲突。所以,主要外汇来自 Visa 等信用节点的入会费,以及 Facebook 的援助。但是,这应该远远不够。

新兴国家,具有一定的创汇能力,多数都难以完全维持本币稳定。Libra 的主要压力是,美元波动时如何保持价格稳定。

Libra 锚定一篮子货币能否分散风险?所谓一篮子货币,依然是美元为大,因为其它货币更不靠谱。

所以,Libra 没有任何挑战美元的余地,其定价权被美元掌控。

有一种相反的观点,即 Libra 是美国的阴谋,是美元在施展数字货币霸权。

这种观点其实站不住脚。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元是最为有利的。美元掌控了全球资产及他国货币的定价权,但是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还有一种观点似乎更为直接,货币当局无法遵守法定货币的合约,凭什么相信 Facebook 完全履约?

目前区块链技术可以做到不可逆、更公开透明,但无法确保 Libra 价格稳定。更何况 Libra 采用的超级信用节点以及许可型区块链,并不是彻底的去中心化。Facebook 在技术路径更加实用和成熟,但数字货币信仰者对其可信度提出质疑。

不信任的问题,最终会引发监管风险。这就是最后一个问题:Libra 挑战法币权威以及国家货币主权,是否会被监管扼杀?

欧元区以及新兴国家对货币主权的捍卫是非常坚决的。若 Libra 威胁到他国汇率安全,必然会受到监管和打压。作为 Facebook 一家公司,外汇管制国家有各种办法管制 Libra,其中包含对 Facebook 的反垄断调查。

目前,稳定币 USDT 因为给一家交易所提供贷款,正在遭受纽约州的调查。USDT 一边扮演央行发币,一边干商业银行的事,这显然是天下之大不韪。

在美国,相信 Facebook 与多数监管机构都有所沟通,他们应该做过监管风险的评估。美国监管机构的自信主要来自他们对 Facebook 及 Libra 的掌控权,即美元对 Libra 的定价权。

所以,美元掌控了游戏规则及定价权,美国有这种自信给予 Facebook 一定的空间做尝试。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若 Libra 有所表现,美元相当于借 Libra 积累了数字货币的领跑优势;若 Libra 失败也无伤大雅。

但这仅仅是一种美元策略,谈不上战略,更谈不上“货币战争”。

作为一种超主权货币、一种全球化的分布式银行系统,Libra 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尝试。

白皮书中强调,Libra 的目标是与法币并存。Libra,不要试图挑战美元及法币,低调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利好。

试错,也是一种进步。

清和社长 作者

   Roy   **排版**

内容仅供参考 不作为投资建议 风险自担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转载

本文转自公众号“智本社”

原标题为《货币的逻辑 | 美元、比特币与 Facebook 的格局》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评论0条

加密谷Live

简介:分享区块链领域专业、前沿、有趣的内容

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