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Web3.0?现在的互联网正在经历着从Web2.0向Web3.0的范式转移。我们可能会看到眼下AI、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被频繁地讨论,但是从用户角度来说,很难理解这些底层性的技术和创新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Web3.0对于普通人来说到底是什么也很难感知和定义。
15 年前,Web 的发明人 Tim Bernard-Lee 爵士认为,目前互联网的局限在于,HTML 是给人看的,没有元数据,不能被机器所理解。因此应该把数据赋予含义,开发出更智能、自动化程度更高的互联网应用,从而实现 Web3.0,即语义网(Semantic Web)。但是大约在 5 年前,Lee 爵士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发起了互联网大宪章运动,呼吁用户和从业者对互联网的未来进行广泛地讨论。
以太坊联创和 Polkadot 创始人 Gavin Wood 博士在 2014 年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 Web3.0 设想,并随后发起成了 Web3 基金会。他的理念是:Web3 是为让互联网更去中心化、可验证、安全而发起的一组广泛的运动和协议;Web3 愿景是实现无服务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即用户掌握自己身份、数据和命运的互联网;Web3 将启动新全球数字经济系统,创造新业务模式和新市场,打破平台垄断,推动广泛的、自下而上的创新。
面对这些看似都很有道理的前沿的庞杂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思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地梳理呢?
Web1.0 和 Web2.0
Web1.0 的开放协议让今天的互联网变得可能。但是,对于真实世界的软件平台服务来说,它们并不是一套完整的乐高积木。还有很多部分的协议缺失了,比如数据的存储协议,基于数据的计算协议等。
而 Web2.0 的科技巨头更进一步,提供了这些缺失协议的闭源版本,从而建立起了强大的商业模式(这是它们出现的本质原因)。
数据有这么多潜在的问题,核心原因就是数据被视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数据及数据的使用规则,完全由企业来掌控。普通用户完全没有权力参与其中。
从 Web3.0 的角度来看,如果数据本身依托于开放的协议以及数学算法,那么是有可能解决问题的。
比特币的启发
如何做?比特币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比特币背后的思想很有意思,它用密码学的一些基础设施比如数字签名,Web1.0 的开放协议(TCP,UDP 等),和一个非常聪明的激励结构来构建了一个集体所有的中立的数据库,或者叫分布式账本,用于记录比特币的交易/支付数据。
这个数据库的创新点在于,它的安全性是由它的用户至下而上建立的,而这个用户可以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在没有任何人允许的情况下参与进来。换句话说,对数据库的控制本身是分布式的,没有守门人。当然,它的挑战在于,许多参与者是不诚实的,如果可能,他们会想在这个系统中钻空子以获利。比特币的天才之处在于它的激励结构,它让系统可以自我监管(self-policing)。它不把唯一的一份数据库放在一个「可信赖「的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可能是被 Google 这种大公司拥有),而是在网络上每个参与者都持有一份他们自己的拷贝。
这会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确保数据库的所有拷贝是始终保持一致,以保证没人能插入一个做假的交易数据呢?
答案是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被称为矿工)监视着网络,并且给他们认为有效的交易集合投票。关键之处在于他们用他们算力进行投票。这种思想被称为工作量证明(PoW)。内在逻辑是你必须给这个数据库贡献安全性以获得投票和回报。结果是形成了一种优雅的激励结构,该结构鼓励网络中的参与者相互检查。因此,即使他们彼此不信任,他们也会信任他们一直共同保护的这个数据库(分布式账本)。
Web3.0 的特点
业界对 Web3.0 的定义花样百出,莫衷一是,几乎把所有对未来的美好理想都强加到 Web3.0 之上,这是不可取的。
我们对 Web3.0 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归纳:
●Web3.0 必须是开放的。
●Web3.0 必须是安全的。因为开放,且安全,所以必须用到密码学技术。
●Web3.0 必定是去中心化的或者叫分布式的。开放协议,必定造就去中心化。
●Web3.0 的平台和应用必定具有原生通证,因为去中心化需要通过通证自动结算各方的利益分配。
Web3.0 会在生产关系上产生巨大的突破。
对服务的提供方来说:
●平台的代码(协议)是开放的。
●不是一家企业独自掌控平台,而是一个社区拥有这个平台。
●平台的利润,不再是不透明的,不可预测的,优先流向大股东的(大股东可能为追求更高的巨额利润来对平台的策略进行修改)。而是按规则的,可计算的,可预测地分配给所有平台中价值的创造者。
●平台的商业模式仍然能容纳 Web2.0 的成熟的商业模式,比如广告、会员服务、游戏等●平台可能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平台不会像 Web2.0 一样,因为其主体公司的倒闭而关闭,一个参与节点的关闭不影响 Web3.0 平台整体的运行。
对用户来说:
●App 的使用体验与 Web2.0 仍然类似或一致。
●用户对自己贡献的内容具有所有权,能够根据对平台的内容贡献获得一定的回报。
●对自己使用平台服务时产生的隐私数据,能够比较清楚的知晓这些数据的边界和用途,并对这些数据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可用其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对平台承诺的对一些私密数据的存储有信心(因为是密码学保证且代码是开源的)。
●用户能跨平台地拥有一些东西的所有权(这个所有权是密码学保证的,不是某个机构认证的),这样在跨平台交互的时候,能认证且自由转移这些所有权资产。
Web3.0 不是 Web2.0 的直系后代,而更像是远房表亲。Web3.0 的核心思想更多来自 Web1.0 的开放协议簇和密码学领域的混合。Web3.0 平台的运营商业模式和用户使用体验与 Web2.0 没有太大区别。Web3.0 是开放的协议簇,基于 Web3.0 将会产生更丰富多样的创新的商业模式。
Web3.0 不一定能在所有领域对 Web2.0 产生全面的替代,但一定会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具有明显网络效应的领域产生突破。比如:社交媒体、UGC 内容平台(博客,问答等)、原创内容(如音乐,艺术,书籍等)分发平台等领域。
Web3.0 是一个更加开放,公平和安全的网络,其网络形态不是当前 Web2.0 的简单升级,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平台利益的分配问题。Web3.0 要在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创造的基础上尝试解决利益分配问题。而利益的分配,又与组织形式密切相关。这正是区块链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这些细节具体会在下一篇《为什么 Web3.0 需要区块链》中详细讲解。
Web3.0 不是在一块空白之地上建立空中楼阁,它致力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简介:SINSO以WEB3技术为基础,打造SINSO DAC生态.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