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规划》的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中指出,产业数字化应用不断深入,兰州通过了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发展联盟的入网要求,成为BSN节点城市。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重点工程中,依托BSN等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推动西北地区政企数据资源共建共享。
甘政办发〔2021〕88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9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规模、效益均稳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政府数字化治理体系加快推进。
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互联互通能力显著改善。全省建设移动通信基站达到18.6万个,其中4G(第四代移动通信)基站数量比重接近60%。截至2020年底,全省14个市(州)实现主城区5G(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5G网络人口覆盖率达到24%以上,县(市、区)网络平均出口带宽达到200G以上,百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到92.5%;行政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达到99%以上。兰州建成西北第二大信息通信网络枢纽,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4.8T,实现与北京、西安、成都等核心节点城市以及西宁、拉萨、乌鲁木齐、银川等重点城市的网络直联。以兰州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为依托,建成兰州新区至金昌、酒泉、天水等市高速网络链路,有效提升通道运营服务能力。统筹布局大数据中心,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成运行300个机柜以上数据中心36个,各类数据中心机架总数达到59012架,可对外提供服务机柜30176个,PUE(平均电能利用效率)值1.31。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数据中心、甘肃联通马滩大数据中心、甘肃国网云数据中心等投入运营。在建或拟建数据中心项目17个,可部署机架(功率超过2.5KW)12.1万架,设计PUE值约1.27,绿色集约大数据集群初步形成。
数字产业发展亮点纷呈。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鲲鹏计算产业项目在兰州高新区落地建设,兰州电子商务孵化园、中科曙光甘肃先进计算中心、三维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园、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天水电子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金山云、猪八戒网、有牛网等一批互联网龙头和新锐企业落地甘肃,为加速数据信息产业发展要素积累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数字化应用不断深入。农业数字化厚积薄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稳步推进,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20年全省农产品网上销售194亿元。建成覆盖全省14个市(州)733个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工业数字化稳步推进,建成兰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基础平台,兰石集团“兰石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列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酒钢集团等企业“钢材溯源”链、知识产权港“知识保护与交易”链等多个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实施。兰州通过了BSN(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联盟的入网要求,成为BSN节点城市。服务业数字化特色鲜明,建成“一中心三体系三朵云”(即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管理体系、服务体系、营销体系和智慧旅游支撑云、功能云、内容云)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一部手机游甘肃”平台,推进“短视频上的甘肃”数字产业链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建立。
数字政务体系日趋完备。数字政务平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政务云及互联网、政务专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政务服务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建成“甘快办”移动端服务平台,积极打造“掌上办”“指尖办”甘肃品牌。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覆盖全省41.8万户企业,获得国务院表彰。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数据共享负面清单”全面推行,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及政务信息共享网站建成投运,实现国家、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级联对接。
数字经济后发优势强劲。先后出台《甘肃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支持5G通信网建设发展的意见》《甘肃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甘肃省“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方案(2020—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备。围绕新基建三大领域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探索推出“东数西算”“信易贷”“云量贷”等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招、新招,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全省数据信息产业生态体系。
同时,我省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规模小。较传统产业相比,产业配套能力弱,区域、城乡数字化发展不平衡。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二是创新能力不足,我省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不多,平台型企业缺乏,数字企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较低,创新效应不明显。2020年,省内企业申请数字经济领域专利3017件,仅占全国的0.35%。三是数据应用水平不高。数据中心大部分为中小型数据中心,未形成集群化、规模化。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利用程度低,“数据孤岛”问题亟需解决,数据价值未能有效挖掘。
(二)面临形势。
当前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新基建”开创新时代。一方面,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被赋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内涵,成为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国家鼓励和推动“新基建”发展,为我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变道超车”提供了难得机遇。
“新要素”创造新价值。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激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未来,我省须以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为主线,以重点科技型龙头制造企业为依托,全面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新技术”带来新机遇。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加速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期间,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深度融合,将为数字化技术应用创造巨大的发展机会。
“新消费”催生新业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以数字消费为代表的新消费将会推动形成潜力巨大的新兴消费市场。直播和社交电商拉近了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联系,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智能供应等新业态,新零售、数字贸易、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数字权益经济等新模式,推动产品创新水平和供给质量不断提升,使新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我省新业态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字丝路”孕育新蓝海。“数字丝绸之路”正成为推动新型全球化的数字桥梁,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响应。“十四五”期间,我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将继续加大“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力度,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加快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贸易、金融、产业、科教文卫等领域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开辟新蓝海。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链和数字智能产业集群,以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全要素数字化为主线,促进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着力推进数字政府、数字产业、数字社会、“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促进治理方式现代化,奋力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为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强化原始创新,构建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推进以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为政府治理、经济转型、公共服务提供支撑。
——融合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商贸、旅游、文化创意、专业服务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惠民便民。聚焦教育、医疗、交通、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技术应用,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开放合作。立足“一带一路”建设区位优势,强化与沿线国家的开放合作,加快“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高我省数字经济创新力、引领力和辐射力。
——安全可靠。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建立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防范化解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推动网络信息安全与数字经济良性发展。
(三)发展目标。
实现“一年显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树标杆”的目标,数据要素市场基本建立,数字产业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产业数字化水平有效提升,打造东西部算力资源调度先导区、全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样板区、社会治理创新应用示范区。
到2021年底,初步构建数字甘肃基本框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和配套体系基本成型,交通文旅、就业社保、生态环境等领域试点示范初见成效,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启动建设,确立甘肃在数据要素汇聚、大数据产业集聚、数据创新应用等领域优势。
到2023年底,建成覆盖全省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城区5G网络全覆盖。在政务平台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应急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和构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等方面取得突破,基本建立跨域数据资产流通交易机制,基本实现全天候网络支撑、全方位数据感知、全链条智能决策、全业务协同治理、全用户便捷服务和全景式综合展示。
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突破5000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成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字产业化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建设一批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字生态样板间”。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广泛渗透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成为甘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1.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重点围绕宽带网络、5G、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等,推进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数字经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着力降低出省网络时延,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为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1: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专栏2: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2.统筹大数据基础设施布局。
围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建设,统筹优化全省数据中心布局,引导传统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布局发展。探索建立电力设施和数据中心协同运行机制、数据中心能耗指标共享统筹机制。
专栏3:大数据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3.加快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
专栏4: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二)创新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1.建设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
按照国家要求,建设甘肃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积极承接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
专栏5: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重点工程
2.促进公共数据共享开放。
持续完善甘肃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加强政务信息共享应用。探索运用数据沙箱、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新技术,建立公共数据定向开放和开发利用机制,促进政务数据库和公共数据库依法合规向社会开放,深化公共数据资产化开发利用。
专栏6:公共数据共享开放重点工程
3.探索培育数据交易生态。
着力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体系,研究制定数据交易市场管理制度,推动数据确权交易流通,充分释放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推进大数据市场化应用。
专栏7:探索培育数据交易生态重点工程
(三)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1.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农业生产、加工环节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融合运用,鼓励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植保、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农业气象服务等。
专栏8:农业数字化转型重点工程
2.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
围绕沿黄河流域、河西走廊、陇东南三大产业聚集带的空间布局,聚焦石化、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形成智能制造为驱动的新型工业体系。
专栏9: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重点工程
3.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面向金融、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等行业,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智能物流、智慧交通、数字金融等发展,推动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创新创业、环境能源交易等服务平台,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发展。聚焦旅游、健康、养老、教育、餐饮、娱乐等领域,有效整合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发展体验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新业态,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升级。
专栏10: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重点工程
(四)加快构建数字产业化生态体系。
1.大力发展数据算力服务。
依托超大规模数据中心、5G基站、高速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离线分析、采集标注、后台加工、数据存储、海量数据计算等,积极对接东部数据存算需求,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推理等提供算力服务,打造超大型绿色数据中心集聚区、国家算力资源协同调度先行区、西部数据要素创新应用示范区。
专栏11:数据算力服务重点工程
2.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落地甘肃,规划建设一批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打造人工智能数据资源、计算能力、标准体系、测试评估等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中心集群,打造数字智能产业链。加快引进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推进人工智能在民生领域的融合应用,促进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整合省内高校人才资源,联合国内外顶级人工智能机构,打造一流的人工智能超算产业基地。
专栏12: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工程
3.培育壮大数字内容产业。
充分挖掘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旅游、民俗、美食、电商等领域与5G、短视频、音频、虚拟现实、在线直播等新技术业态相结合,引入短视频服务类、音频服务类、云服务类、电商类企业,以数字内容生产为抓手,打造“线上引流、线下转型”的发展新模式,实现“一业带百业”。
专栏13:数字内容产业重点工程
4.推动新兴数字产业发展。
以加速推动数据信息产业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光电、区块链、增强AR/VR(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产业,鼓励产业融合应用示范,持续提升数字服务能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多点产业支撑、多业优势互补的数字经济体系。
专栏14:新兴数字产业重点工程
(五)探索打造数字政府协同治理模式。
围绕国家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与政府行政管理深度融合的制度规则体系,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推进数字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建设“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数字政府。
1.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深化政府服务模式改革,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对接,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以“不来即享”“不落幕的政务服务”为目标,发展“短视频+政务”等新型政务服务模式,建设以“V政务”为主线的西部政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专栏15:数字政府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2.提高政府决策能力。
以数字政府建设为驱动,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数据为基本要素,运用城市信息模型、虚拟仿真等技术,搭建甘肃省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建设宏中微观一体化经济决策大脑、产业大脑,培育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共创共享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支持全省重大决策。
专栏16:数字政府决策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3.完善政府监管体系。
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拓展数字化协同监管场景,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统筹整合现有平台数据资源,构建重大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提升重大项目管理水平。
专栏17:数字政府监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六)持续提升数字社会水平。
1.智慧城乡。
深入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强化配套支撑体系建设,完善乡村通信基础设施。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向基层延伸,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乡村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全覆盖,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智能化、协同化、集约化水平。
专栏18:智慧农村重点工程
2.智慧交通。
大力推进交通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南向”“西向”通道跨省数据共享,不断提高人流、车流、物流信息等交通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构建形成“大通道+大数据+大产业”的创新发展格局。
专栏19:智慧交通重点工程
3.智慧文旅。
深入挖掘甘肃特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企业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建设市场运营端、游客体验端和政府管理端垂直细分平台,推进“信息全覆盖、产品全覆盖”的全域旅游特色工程建设。构建以新媒体平台为核心的网络营销体系,实施“短视频上的甘肃”行动,进一步提升“一部手机游甘肃”平台服务能力,打造文化旅游甘肃名片。
专栏20:智慧文旅重点工程
4.智慧教育。
积极推进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基于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教育云平台。创新“互联网+教育”模式,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在线教育发展,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良性互动机制,打造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专栏21:智慧教育重点工程
5.智慧医疗。
加快建设全民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大数据管理平台,打造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疗协作系统。推广发展云医院、在线医生业务,创新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健康医疗服务质量。
专栏22:智慧医疗重点工程
(七)有序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推进海外数据在甘肃汇集、分析、落地应用,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促进文化国际传播交流,打造“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核心节点。
1.加快推进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布局。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资源汇集。围绕中西亚、南亚、中东欧等重点国家,通过数据共建共享机制,逐步拓展归集海外政策法规、贸易往来、口岸通关、物流、电子商务、空间地理、科学研究、工程项目、合作企业、合作园区、社会舆情等数据资源,加快形成服务西北、面向海外的区域信息汇集中心。适时探索开展数据要素国际流通合作。
搭建“数字丝绸之路”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一带一路”项目投资管理与安全风险预警综合服务、国际贸易大数据服务等平台,向产学研机构、“走出去”企业提供高质量数据与咨询服务。
专栏23:“数字丝绸之路”大数据重点工程
2.推动丝绸之路数据产业国际合作。
在数据存储、数据资源流通、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研发、投融资并购等领域,引进一批优质高科技企业。培育区域性知识产权孵化培育中心、交易中心、金融中心、保护中心、服务中心。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信息技术应用推广、专利保护、物流运输、通关服务、跨境园区等领域的全方位衔接,促进行业标准互信互认。
专栏24:丝绸之路数据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3.稳步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传播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中国一带一路网”品牌优势以及我省资源禀赋,打造首个“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传播基地,树立甘肃“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传播服务品牌,助力甘肃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专栏25:“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传播基地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设立甘肃省促进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统筹协调数字经济建设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强化责任落实,细化任务分工,项目化、清单化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推进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加强全省数字经济建设绩效评估、标准规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宣传培训等工作。组建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数字经济规划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二)加大资金扶持。
统筹使用全省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等专项资金,有效利用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生态产业发展基金,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支撑计划,支持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同时对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引领性的项目按照“一企一策”给予重点扶持。鼓励社会资本成立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子基金,鼓励银行、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创新融资方式,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落实数字经济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投企业税收优惠和奖补政策。
(三)培育数字人才。
实施甘肃省“数字人才计划”,将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纳入全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在落实《“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实施办法》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机制、激励机制,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支持数字经济相关企业采用期权、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我省设立分院(所),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
(四)推行典型示范。
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推动央地合作,积极争取国家级应用示范项目和平台类项目落地甘肃。支持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在交通物流、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消费升级、城市安防、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推进大数据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五)强化评估考核。
分年度发布和实施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明确责任主体,建立项目建设推进调度机制。建立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定量测算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研究制定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体系,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建立重大数字经济项目评估考核机制,对政府支持项目实施项目绩效评估。
(六)保障数据安全。
完善全省网络安全领域制度系统设计,为扶持和引导全省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落实等级保护、密码应用、安全测评、密码测评、电子认证、应急管理等基础制度。健全安全保密管理措施,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的保护。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力度。强化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和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水平。
文章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文章原标题:《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简介:区块链服务网络BSN一个跨云服务跨门户跨底层框架的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