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犹豫、兴奋,所有的情绪交杂在一起,渐渐发酵、升腾,随着DeFi一波又一波的行情,一路向上,它们终于爆发了。
老陆,这一波DeFi行情的绝对受益者。
从2018年的Maker DAO、Compound到现在的流动性挖矿,老陆可以说是参与了DeFi的全过程。
前有百倍币Lend,后有千倍币YFI,现在看来,DeFi就是一个好故事,一个毫不违和的财富故事,一个正在准备弹药的新故事。
老陆参与DeFi并非有意为之。
作为麦子钱包的产品经理,老陆一直在关注各个公链上的DApps,包括以太坊、EOS、波场、IOST、小蚁等等,几乎涉及到DApp的公链都有老陆的跟踪研究,而DeFi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了解的会更多些。
事实上,DeFi的历史其实很短,距离第一个DeFi应用Maker DAO诞生的时间,还不到3年。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又称开放自金融,起源于虚拟货币原生社区,Dharma Labs联合创始人兼CEO Brendan Forster 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2017年12月,全球首个DeFi应用Maker DAO正式上线。这款应用瞄准了稳定币市场,支持用户以超额质押的形式生产对美元的稳定币Dai。仅仅过了半年多时间,Maker DAO便成为了DeFi领域独角兽级别的存在。数据显示,2018年7月Maker DAO上的锁仓量超过了1.5亿美元。
“这时候的应用比较简陋,有钱包就能够去交易。”老陆说。
在这期间,DeFi领域有个小小的热潮——空投0 ETH,即发送0 ETH到一个智能合约地址即可获得一些“糖果代币”或“空气代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运营等问题,大部分糖果代币不能够上线中心化交易所(CEX),因此“糖果代币”的繁荣助长了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繁荣发展。
这也是老陆参与DeFi项目的第一种方式。
一直以来,大部分商业行为获利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同样出现并且一直存在DeFi代币交易中。
2019年,老陆参与了非以太坊的DeFi项目——EOS链上的switcheo,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所。
“当时,国内很少有用户使用DEX,他们不知道DEX上有更便宜的代币,当然,在国外的用户也很少知道有中心化交易所支持(DeFi)代币交易。”老陆注意到了这里的信息鸿沟和价格差,开始“搬砖”,盈利简单高效。
老陆参与DeFi的最后一种模式是借贷——质押ETH兑换稳定币Dai,赚取流动过程中的溢价。这种方式也最贴合DeFi借贷的基本经济模型。
有数据显示,2018年12月相比11月Maker DAO的抵押借贷业务增长了41%,2019年1月环比增长100%。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MakerDAO都是DeFi领域绝对领头羊级别的存在,其锁仓市值长时间占到了整个DeFi生态的80%以上。
有了Maker DAO的优秀示范,DeF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DeF生态日趋完善。2018年,DeFi应用Compound、dxdy、Uniswap、Dharmar、Augur、WBTC上线;2019年,Synthetix、DDEX、dForce、Veil、Kyber、InstaDapp上线;2020年,Loopring、Balancer、Aave相继上线,并在短短时间内就占据了DeFi应用锁仓量的前几名。同年,Compound上市Coinbase,并以借贷即挖矿的模式分发占总量42%的治理代币,掀起了DeFi的锁仓狂潮。2020年6月底,DeFi全网抵押额达到18.7亿美元。
改变发生在今年5月。
5 月底,去中心化借贷平台 Compound 公布了治理代币 COMP 的分配方案,推出了“借贷即挖矿”激励机制。随后,Compound 迅速成为 DeFi 领域的一匹黑马,超越 MakerDAO,坐上 DeFi 借贷赛道的头把交椅,其代币 COMP 的价格更是最高涨到了 372.27 美元。
Compound 的“成功”给 DeFi 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项目推出相类似的“流动性挖矿”激励机制,DeFi 总市值也顺势突破了 70 亿美元大关,要知道在今年 4 月中旬,DeFi 总市值才 10 亿美元。三个月的时间,可谓突飞猛进。
伴随着越来越多DeFi协议发行治理代币,并向流动性提供者分发这些代币,加密货币社区诞生了新的Meme术语"Yield Farming"-流动性挖矿。
之后,YFI 无预挖的方式可以说是将流动性挖矿推到了一个高潮阶段。随后硬分叉出来的 YFII 、YYFI引爆了分叉潮流,多个十倍币、百倍币诞生。
近期火热的DeFi项目
“收益颇丰”,老陆回忆这一波行情。
“中国市场后知后觉,但国内一些大玩家进入之后也是非常疯狂的,一周内能赚到百万美元的级别。”
7月27日-8月2日数据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以“流动性挖矿”躁动起来的DeFi,自然以流动性为重,许多DApp也需要可靠的流动性池来支撑其运行。
那么究竟是谁在默默贡献着流动性?
dForce创始人杨民道曾经在社群中用数字描述了现在DeFi的用户画像,他说:“现在基本上5000-1万美金单笔交易才划算,这已经从根本上排除了大部分C端用户。”
虎符联合创始人长安对金色财经表示,我们经常开玩笑地讲,DeFi上的科学家非常多。“DeFi的参与门槛确实会高一些,同时,很多代币的时效性会更强。很多代币只有非常短的红利期,用户要在第一时间入场,谁能最先掌握第一手信息,研究明白该去哪个平台如何操作,谁就能抢占先机。”
有需求就有市场。为了解决信息壁垒,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专攻DeFi的研究机构和相对成熟的社群,如加密阁、区块方舟等。这些组织形式松散,一般有突出的KOL带领,他们有比较强的金融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强;另外,至少对以太坊生态很熟悉,包括各种钱包、转账、认购等。老陆就是其中一位。
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DeFi民间型的研究氛围已经形成,而这也是它与其他传统山寨币的主要区别。
作为直接参与者,老陆对DeFi的用户描述得更直观。
“近两个月以来的DeFi用户已经完全变了。”老陆说。
在老陆看来,过去的DeFi参与者已经有了贬义词的味道,他们依旧坚守着一些腐朽的观点,忘却了初心,没有紧跟现在的发展趋势。而现在DeFi用户更多是趋利的套利者,他们没有很强的DeFi应用使用需求,而仅仅是为了套利和赚钱。
当DeFi失去造富效应,这些人自然会离开。
事实上,金色财经在近期整理了有关DeFi项目的介绍,但很多小白用户最直白的问题是“就想知道,怎么买xxx币”。
“说实话,看到那么多(DeFi)代币,我凌乱了。”一位自称币圈新韭菜名叫小灰的用户告诉金色财经,“它们在哪个主网上进行开发?是借贷平台的平台币,还是抵押时兑换的稳定币,还是服务于DeFi的第三方平台所发行的币种?这些我都不了解。”
大熊进入币圈已经三年的时间,说起DeFi也直摇头。“已经下载了Metamask,简单的借贷能玩玩儿,但是什么流动性挖矿,算了吧。一些小交易所里的十倍币也不敢入手了,涨得太高了。”
那么,以DeFi的逻辑去操作,该怎么玩儿?以YFI为例,Primitive Ventures 创始合伙人Dovey 在其微博发布了小白“撸Defi羊毛” 需要完成的行为链路:OTC买币、提币、理解公私钥、学会MetaMask钱包、DEX做token swap操作、AMM池子操作、换ycrv、抵押、换dai、为BAL提供流动性、理解BQT,抵押BQT,根据自己的仓位和持币预期选择合适的币池质押……如果完成以上还能行,还要考虑DeFi的各种风险,最后小白发现自己那点资金量连Gas都付不起。
所以,关于DeFi,小白只有遥望了吗?
“对小白来说,很多连钱包用得都不够灵活,导致他们参与DeFi时会遇到很多问题。想要解决该问题,需要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尤其是钱包领域要在Defi应用访问、用户体验等方面做出优化。”老陆表示。
另外,老陆认为,和普通用户进入传统金融市场一样,如果义无反顾地进入一个不熟悉的赛道,一定是被市场教育之后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相应的,市场也有生成一套淘汰法则,最终完全没有防备的、不学习的用户被淘汰。
作为虎符交易所联合创人,长安为小白用户指明了一条道路。“中心化交易所第一时间把某个DeFi项目推出来,也能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在这方面,一些二三线交易所做得还不错,诸如虎符、抹茶、霍比特、BitMax等。”
交易总归是有风险的。
DeFi的迅猛发展,也引来了V神的关注。
近日,V 神在纪念以太坊五周年的采访中发出警告,提醒 DeFi 用户不要低估 DeFi 智能合约风险。
V 神表示,DeFi 利率比传统银行高数倍,这意味着 DeFi 的风险和崩盘的几率也会比传统银行高得多,即使交易平台和协议经过了审计也不能保证它们会很安全。所以虽然 DeFi 可以有很高的收益,但用户不应该把全部积蓄投入进去。
2020 年,DeFi 出现了许多备受关注的智能合约漏洞攻击事件,例如,2 月的 bZx 闪贷漏洞导致价值近 100 万美元的加密货币损失,6 月的 Bancor 智能合约漏洞导致网络关闭。
V 神还对流动性挖矿的不可持续性表示担忧。他认为流动性挖矿协议支付的高额利息奖励本质上是借贷,平台不会一直发放货币来吸引人们永久地加入它们的生态系统。高额利息奖励只会短期存在,而一旦诱惑小时,收益率或将回落到非常接近零的水平。
除了上述风险,Dovey指出,还要注意没有多签的Defi合约以及锁仓折损的风险。“除了很多平台本身的Swap Fee之外,需要锁仓的稳定币会有非常高的溢价。因为很多时候需要锁定的是平台自己的合成稳定币,都不是DAI或者USDT常见的高流动性稳定币。最近几个大热的挖矿原生稳定币溢价一度高达20%,这个导致真正年化可能是负数。”
Dovey强调,中心化交易所可能还可以维权,DeFi完全是自负盈亏,流动性挖矿一定要判断好风险之后谨慎参与。
以Uniswap为例,老陆介绍了更具体的DeFi避坑指南。
“1. 新鲜代币项目的域名是否为近期注册,如果是近期注册风险比较高;2. 项目方社群讨论热度和媒体覆盖程度,如果默无闻少有人提及,风险也是比较高的;3,项目方在uniswap的资金池规模能够决定项目的实力。”
显然,在 DeFi 生态成熟之前或许还有一段路要走。
故事还没结束:老陆,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小灰扎进了网络,一点点研究项目;大熊准备好了资金,跃跃欲试。作为投资者,要做的无非是提升自己的认知,同时谨慎谨慎再谨慎。行业发展未定,谁又能保证我们在接棒的瞬间,不是最后的傻瓜呢。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简介:在这里,读懂区块链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