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科创板被寄予厚望,STO仍任重道远

金色财经
2018年12月05日

正当国内热烈讨论源自美国的一种全新融资方式STO之际,中国政府也宣布推出科创板,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了一扇门。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表示,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STO

科创板与STO的法律依据

科创板的提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特别是注册制的试点体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今后的方向。

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我国最初股票发行实行的是审批制,2000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发布〈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通知》,这也标志着我国的股票发行由审批制开始向核准制转变。

此前,中国证监会也表示,股票发行一定会向注册制转变。股票发行由核准制到注册制改革的理念是股票发行市场效率化和投资者利益衡平保护。能够较好地厘清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监管优劣,实现证券监管在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监管之间的分权配合,最终实现股票发行市场效率化和投资者利益衡平保护。

再来看看最近比较火热的STO。STO的全称是“Security Token Offering”,指的是证券型通证发行,是一种以Token为载体的证券发行。STO是各国政府为了监管以ICO为代表的通证发行的一种“应激反应”,是各国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在不出台新的监管政策的情况下,试图将现有ICO通证市场纳入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尝试。

尽管美国政府已经在尝试STO,但是其他很多国家其实都处于观望和探讨阶段,并没有实际行动。特别是中国政府,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本来对ICO和加密货币交易就是零容忍的态度,所以更不会冒险去尝试STO。

12月1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局长霍学文就告诫称,STO(证券型代币发行)从业者,如果在北京开展活动,政府将视同非法金融活动予以驱离。12月4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以STO名义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提示》称,STO涉嫌非法金融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监管规定,立即停止关于STO的各类宣传培训、项目推介、融资交易等活动。涉嫌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个人将会受到驱离、关闭网站平台及移动APP、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惩处。

对此,律师肖飒指出,我国市场主体不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可自行发行证券,也没有给予“法律豁免”,所以,在中国境内从事ICO或变相ICO都是违法行为,STO也不例外。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对STO依然维持了零容忍的态度。

因此,单从发展历程和法律依据来看,STO和科创板都无法相提并论。STO是中国政府禁止的融资形式,充满了不确定的风险;而科创板则是在中国政府的监管下提出的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是资本市场改革的一步。

科创板较STO的优势

科创板是继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之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新的组成部分,主要面向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成长型企业。其实科创板的这一定位可以说也为区块链企业提供了一种合法而且门槛较低的融资渠道。

其次,科创板将参照拟实施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有关要求,建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挂牌审核机制。由挂牌企业和中介机构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信息披露审核的重点在于所披露信息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一旦全面实行了注册制,公司上市就会容易很多,不会出现排长队、挤破头的情况。而且,公司上市后监管会更严,让好公司与坏公司区分开来,真正实现价值的回归。

最后,科创板对个人投资者的门槛也较低。相较新三板500万元的投资门槛,科创板仅为其十分之一。科创板建立了合格投资者制度,主要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其中,对个人投资者的要求是,有金融资产50万元以上。包括个人投资者的银行存款、投资的股票、理财产品等相加超过50万元。同时,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科创板将有上下50%的涨跌幅限制。

尽管当前很多人认为STO是一种非常优异的融资选择,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区块链圈子里的人严重高估了STO的价值和意义。甚至有人认为,STO就是“新瓶装旧酒”,用通证的形式去包装证券。如果STO只是用通证去代替纸质的或者电子化的证券,那么投资者为何不选择有着健全监管体系的传统证券市场呢?

其次,当前谈STO其实为时尚早。因为纵观整个区块链领域,各个项目鱼龙混杂,缺乏真正优质的资产。退一步说,即使STO在中国被纳入监管,那么真正可以上市的公司有多少?其实,大多数STO资产都是传统市场上的次级资产,就好像P2P接收的大多数都是银行不要的次级贷款一样,最终曝雷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

最后,就是STO的监管是非常滞后的。即使是在包容STO的美国,监管也是其发展的一大障碍。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想进一步推广STO,就必须修改现有的证券制度,以便让更多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到投资中。

由于各国法律法规的不同,全球区块链发展一直都处在无监管的情况下野蛮生长。想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STO的价值,必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科创板已被人称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寄予了人们的厚望,而STO的广泛实现还有待各国政府进一步考查。尽管无法预料STO今后的发展,但是当前中国政府对其持禁止的态度,无疑也是出于保护投资者的考虑。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区块链 #STO #科创板

评论0条

金色财经

简介:在这里,读懂区块链

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