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Kevin Zhou
编译:TechFlow Intern
概述
最近的两次牛市周期(2020年和2021年)的特点就是“叙事”(narrative)居于主导地位。对一个代币项目来说,市场营销和meme传播的水平会比项目本身的优点更加重要。
第一,交易公司转变了风险投资公司。第二,匿名影响者在2017年得到了以往属于风险投资公司的权力。我们可以观察到叙事的演变过程——它从DeFi转移到NFTs,接着(短暂地)变成DAO、L2,然后是Play-to-Earn、元宇宙、Web3,最后又回归到NFTs。在此期间,L1的战争已经跨越了5个共同叙事。
加密货币空间正在寻觅新的故事,用它来证明部署新资本具有合理性,满足投资者对巨大回报的胃口。这种回报在早期的基础条件上是有可能实现的,但现在只剩下引诱不够老练的资本入局,再把他们的钱作为“退出流动资金”发给先前投资者的这一种可行的办法。
许多年前,我会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因为错误分配的资本不会生产价值,只会掠夺性地刺激那些梦想致富的TikTok用户白白送钱给他们。每个行业都有损人利己的投机分子。如今,我的想法完全不同了。
我认为每一个牛市周期都是动物界自然生命周期的化身,人类当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贪婪者会被比他稍微聪明一些的同类吃掉。这很丑陋,但不可避免。我现在是加密加速主义的信仰者。
这么多年来,我们在这个行业里一直无法依靠逻辑推理或是任何形式的语言辩证法来取得成就。我们只有靠见证大多数注定失败的实验结果并从中学习,才能取得成就(尽管有些实验确实成功了,至少现在是成功的)。
关于Small Block对Big Block、PoW对PoS、这个PoS对那个PoS、这个L1对那个L1、L1对L2、(3,3)对(-3,-3)、Punks对Apes、DOGE对SHIB、CLOBs对AMMs之类的争论,如果不能观察到这些东西在现实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就无法解决争论。
机制设计的理论研究、画着方框箭头的流程图、用作类比的历史故事、硬核的文字描述,都不足以说服一个部落放弃他们的圣牛而加入另一方。就一个行业而言,在它被烙在我们的时代潮流中并成为我们的集体记忆之前,我们都必须用心体验东西的好坏和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前迈进。
术语的引入是加密货币文化中一项目有趣的发展。在以往那些受到保护和供应限制的领域(例如医学和法律)当中,行话具有两方面的用途。首先,当交流双方共享一个相互理解的语料库时,它可以节省时间。
其次,它可以防止外人轻易提取“理应”属于内行人的价值。加密货币这个领域也不例外。随着它成为一个更加有钱的行业,我们都会进一步使用这个群体的行话,防止外人来吃掉我们的午餐。
这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并购活动,因为加密货币是一个高利润高但难以渗透的行业,且有意渗透进这个行业的非加密货币公司不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我在这里不做任何是好是坏的规范性判断,它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现象。
资本分配总是晚于新颖有用的创新的问世。在一个牛市周期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资本追逐越来越低质量的项目。创业者和骗子都乐意于启动半生不熟的新想法并创造出供应,用它来满足即将到来的进入该领域的新法币的需求。
有些人看透了“皇帝的新装”,但又害怕被蜂拥而至的Shiller和Bag Holder强烈反对,于是他们在“反叙事”这方面采取了最大限度地自我审查。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叙事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向上反思。在狂热的高峰期,人们只买他们认为可以炒高价格卖给下一个接盘买家的东西;估值越来越荒谬,人的常识被社群里祈求价格上涨的疯狂情绪所淹没。
如果不是宏观环境发生变化,我们很可能会走到更荒唐的高度。狂热还没有达到它的真正顶峰。随着潮流的变化,在加密货币以及其他领域的“叙事”都弱化了。许多项目的本质浮出水面,好一点的项目是骗局,最坏的项目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当疯狂成为规则时,细微的取舍和谨慎的考虑就被打成了异端。甚至只有在“叙事”减弱之后,这些想法才能得到发表且不会因为思想错误而受到监督。
目前,市场对主要股票的定价似乎是公平的,代理人仍然有些富裕过头了。人们最初认为美联储加息的言论不完全可信,但现在大多人都信了,且反映在了市场价格之中。关于美联储进一步鹰派情绪的新发展导致小幅下跌,但很快就被人买入。
看起来今年会有4-5次加息,不会多也不会少,至少目前的预期是这样。从投机性盟友到BTC和ETH等主要币种都出现了一些回撤,但它没有2018年那么严重。加密货币风险投资公司筹集的大部分巨额第三方或第四方资金可能会流向长期以来的目的地,即用于新项目,而非旧项目。
如果宏观形势好转,新的项目仍然可以从这些资本支持中获得10倍或100倍的收益,但旧项目很可能从此不会出现同样的增长。
贪婪与乌托邦
根据我最近的思考,我们可以把各种加密货币的情况归类为“欺诈”和“乌托邦主义”两个维度(这里的“欺诈”不是贬义词,类似于Alpha)。例如,在欺诈维度上,我认为我们都认可OHM的欺诈程度高于TIME,TIME的欺诈程度高于其他OHM分叉。
我现在没有对这些项目的绝对欺诈程度设定任何要求,只是说相对而言可以对它们进行这样的排序。在这个维度上,一般的规则是:分叉比原件更可怕。
又比如,在乌托邦的维度上,BTC比ETH的乌托邦程度低,ETH又比SOL/AVAX和其他新的L1的乌托邦程度低。在这个维度上,一般的规则是:新项目试图是在“解决”旧项目中固有的问题,因此它更加具有乌托邦色彩。理解这些维度之后,我们就可以逐个讨论4个象限中每个象限的可投资性、回报和时间研究。这4个象限分别为:
1)低欺诈,低乌托邦;2)低欺诈,高乌托邦;3)高欺诈,低乌托邦;4)高欺诈,高乌托邦。这是个人见人爱的2乘2的Thinkboi矩阵。
第一象限(低欺诈,低乌托邦)代表的是项目真正努力于可解决的问题,项目面临的问题无须通过某种基本的科技术突破就能得到解决。
该象限的例子包括:(过去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新的加密货币基础设施游戏,以及一些可能在早期成功的加密货币(如BTC)。这些项目往往是良好的长期投资,在某些短期内会被视为无吸引力,特别是在牛市的狂热阶段。
第二象限(低欺诈,高乌托邦)代表的是项目真正努力于建立宏伟的设计,并将我们带入一个绚烂的新世界。这些设计往往需要至少一项(甚至是多项)技术突破才能发挥作用。
你会经常看到这些项目的追随者抨击、谴责第一象限的项目不能满足他们,并以此作为他们的项目在一开始就有必要存在的理由。只有在现存的世界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下,乌托邦才值得追求。
由于创始人态度真诚且项目具有可行性,第二象限的项目在早期阶段往往是很好的投资。这使得创始人可以创造一个神话,这个神话能够维持到项目获得至少一两轮的筹资。而在后期阶段,这些项目只有在出现技术突破和和乌托邦“实现”时才算是好的投资。
人们目前还不清楚这些乌托邦式项目的追求是否会成功,但风险投资公司只需要其中几个项目成功就可以了,因为成功项目的盈利可以弥补所有失败项目的亏损。
这种做法里有一点就是要让第二象限的项目看起来尽可能的像是第一象限的项目,因为这样子会使得项目表面的风险降低,令投资者感觉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突破性的真正要求往往被人为掩盖了,项目所提出的设计不断被重申为完全可行,并且在博弈论和机制设计的角度表现出完全的激励性。
第二象限的项目类似于第一象限项目,但它是高风险、高回报。二者在风险方面有不同,但在潜在的回报方面没有不同。
第三象限(高欺诈,低乌托邦)代表的是那些执行力不强的抢钱项目,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Bitconnect。身处这个象限中的每个人都很清楚项目是一个骗局。这就是Bitconnect将其受众定位加密货币社区以外、(老实说就是)经验不够老练的人。
第三象限的项目在缺乏经验的投资者眼里似乎具有更浓的乌托邦色彩,这恰恰就是他们的目标——融入第二象限。归根结底,乌托邦主义往往会成为行骗的幌子,所以第三象限的项目里聚集了我们这个行业中最糟糕的家伙,他们是一群损人利己的投机分子。
又蠢又贪的人会向比他更蠢的贪婪者行骗,这些爆出来的事件最终成为了监管机构对整个加密货币空间进行更严厉的监管的理由。你能想到目前在加密货币领域有什么其他项目是故意只针对该领域以外的人的吗?它们都是故意骗人的!
第四象限(高欺诈,高乌托邦)代表的是我们这个行业里故弄玄虚或是毫无根据的项目(前者近似于鲁布·戈德堡机械,后者近似于永动机)。他们和第三象限项目一样都是骗子,但采用的手段更加高明。
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很难解释分析他们的复杂结构,就算有所怀疑也只能得出“它可能行不通,但也可能行得通,因为我不能完全指出问题所在”这样的结论。就像是神话中的戈尔迪安之结一样,人们看不到它是否有松动的地方,也不懂它能否被解开。
第四象限的项目会尽力假装成第二象限的项目。如果在一段时间后取得了短期性成功,他们就很有可能假戏真做,把骗局变成一个真正的企业并进入第二象限。举个例子,WeWork和Theranos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前者是第4象限的骗局转变为了第2象限的真实项目,后者则是至始至终都是一场骗局。
总的来说,第四象限的项目对该象限的许多参与者来说都是很好的短期投资。这很可悲,但也很真实,一部分原因是相较于传统的私人公司,代币项目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流动性;代币项目能够有效地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项目“上市”之后,上市公司的所有激励措施,即面向未来几个季度的短期导向也随之而来。创始人可以早早地“退休”,不用等到产品是否真正有效或具有有真正的、无补贴的产品市场适应性得到证明——这种现象在使用权可以通过支付代币来购买的项目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大多数看似成功的加密货币项目都属于第四象限的项目,因为它让现金快速翻倍的诱惑实在是令人难以抗拒。
第四象限项目的欺诈让创始人、雇员、投资者、交易员、交易所、做市商、OTC柜台、SAFT销售人员、律师和其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都得到了收益,唯一没有受益的人是最后的持有者——他们“酷爱”着这些项目,那些比他们更聪明但更坏的人把一个乌托邦式的梦想卖给他们,他们就拼命地抓住不放。
我发现,就我们在加密空间一个又一个的周期中看到的现象而言,基于欺诈和乌托邦的这两个维度作出的解释十分有利。总而言之,第一象限从长期来看是好的,但从短期来看无吸引力的。第二象限假装自己是第一象限,如果他们解决了一个可能不存在解决方案的问题,就能转入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在短期内有利可图,长期来看风险较高、回报较高。第三象限爱假装自己是第二象限,但只对新手玩家行骗,要彻底地避开它们。第四象限也爱假装自己是第二象限,如果他们想避免后期出现坏结果,就会在取得一些初步成功后转入第二象限。
如果你只关心钱,第四象限的项目就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短期投资,风险投资公司在第四象限的准入套利中的获益最多。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是最需要加速主义的地方。
NFT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NFT和NFT相关代币的交易。我们认为自己在玩这个游戏时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就审美而言,我们没有什么高雅的品味。就模仿的程度而言,我们没有足够的Twitter粉丝。现在还有很多其他市场可以交易, 就像海里还有很多的鱼。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艺术和pfp NFTs的类别。由于它们是地位/信号、维布伦/奢侈品、传家宝/尊贵物品的象征,我们可以认为它们当中有一些将会长期保值。正如现实空间中存在两个或十几个顶级时装公司一样,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同数量的NFT系列具有足以保值的品牌价值。
话虽如此,正如现实中不会存在1000家顶级时装公司一样,加密空间中的大多数NFT系列也不可能拥有高价值。因此在最好的情况下它会产生一个价值的幂律分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胜者为王。
我们也可以说,只有向他人展示一个物品才能发挥它所象征的地位——对现实空间的时尚品牌来说,就是穿着衣服走在类似的人群当中才能彰显地位。对于NFTs来说,彰显地位的场所仅限于Twitter和Discord等社交媒体上。
现在还很难说哪种展示空间更为广阔,尽管有一个合理的论点:虚拟世界远比物理世界更广阔——Twitter和Instagram正在积极整合NFT功能,人们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虚拟世界的广阔性在这些前提之下表现得特别明显。
此外,pfp NFTs的表现优于一般艺术NFTs也不足为奇,毕竟它们用于在线身份的化身时的功能更好。不过,投资NFT还是要小心,在最近的那些么多事情当中,这个领域贪污腐败现象最为严重。游戏玩家群体和流媒体群体很大程度上已经在仇视NFTs,我个人认为这应该归罪于Ice Poseidon。
其次,我确实认为LOOKS之类的吸血鬼攻击有可能获得市场份额。他们能够直接针对正确的人群,针对其平台的完美用户。换句话说,LOOKS的价格和市值最近一直在被削减,其大部分交易量是洗盘量,创始人都在不断地兑现。
鉴于该团队是匿名的,而且代币价格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达到了极高的价格,它哪天被证实为一个彻底的骗局也不会令人惊讶。尽管如此,因为费用很高且存在竞争的空间,所以存在多个竞争平台进行NFT交易的想法是很有意义的。
此外,并不存在类似于订单簿的流动性网络效应,所以挑战者更容易与在位者展开竞争。NFT交易所的流动性网络效应要弱于delta one交易所,而delta one交易所又弱于期权交易所。
最后,涉及到非艺术性的非pfp NFTs的设计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待开发,我觉得这种探索是值得的。就像所有的创新一样,大部分内容可能都是无稽之谈,但我乐观地认为人们会从中找到一些优秀的、有用的东西。
L1s
既然技术上的优点在未来(某个不确定的时间里)最终出现之前完全不具有重要性,我们就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
我只想说,不同的人支持不同的L1是完全有意义的。芝加哥的HFT道具店喜欢SOL;韩国人喜欢LUNA;研究生喜欢AVAX(这毕竟是唯一的教授币,发挥得很好);Andre的追随者喜欢FTM;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什么都喜欢。
因为只要买对一次的话整个基金就有好的回报;有时喜欢较小的L1-NEAR,因为在你不是已有几百万市值的情况下,NEAR还可以有几十亿更大的增长。在抵御来自各方的“新事物”的攻击时,ETH的极致主义者现在和旧BTC的极致主义者处于同一个阵营。
一般来说,他们的防御是不成功的,人都是喜新厌旧的。有了新的东西,你就有可能实现最宏伟的希望和梦想,至于那些已经启动并稳步前进的事物,你只能看到关于实际情况的冷酷现实。
乌托邦主义的背后正是现实世界的野蛮和人性的丑陋。人既有渴望完美世界的天性,也会利用他人渴望完美世界的天性。最后真正的信仰者沦为失望的叛徒,需要一个吉拉德式的替罪羊来满他们的愤怒和不满。
到了这种时候,还有谁能比那些承诺了永远无法实现的未来的先知们更适合当替罪羊呢?这并不是说这些L1不会成功,只是说创始人非常清楚悬在他们头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他们最好的办法是取得胜利。
其次是不断地在去中心化的原则上做更大的取舍——因为去中心化在它实现之前并不具有重要性,而且有谁知道它能否实现,能实现的话又是在什么时候发生呢?也许我们害怕恶鬼,也许我们不怕它。
当我们在重塑金融和货币体系的时候,我们会开始同情过去的美联储主席。没有哪个美联储主席希望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发生经济崩溃,所以为什么他们都想将问题推给下一个人,就像是把罐子踢到马路上呢?
鉴于针对参与者的所有激励措施是有用的,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希望最好的L1 能够获胜。这就是我想说的。不是每个人都是为了技术而入局。事实上,没有多少人是为了技术。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我已经等了7年多,我甚至不敢问我们是否真的会在今年得到Ethereum的PoS机。ETH 2.0的到来和Hal Finey冻僵的身体复苏,哪个会先出现?哈哈,现在又有谁会知道答案呢?我是开个玩笑,不要喷我。
至于跨链桥,它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确保一条链上的合成资产不会在没有适当支持的情况下被人为地肆意膨胀,且要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我们最近目睹了SOL和ETH之间的虫洞漏洞,它是由于SOL的问题所造成的。
我并不特别关注这个漏洞,因为它只是一个可以被修复的错误。虽然SOL虫洞漏洞是由Jump救助的,但这很可能是他们自己掏钱。如果跨链桥出现失败,他们的SOL钱包就会损失大量的价值,我相信他们在救助架构上也要割下自己的一磅肉。
不过,这并不会令人过于担忧。令我担心的是,即使代码写得再好,跨链桥也会存在根本性的问题,这还有待于观察。另外,即使今天的桥梁具有的相当集中性,只要最终有办法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分散,就应该会变好。人们会拭目以待,而我将会对其持有怀疑的观点。
DeFi
DeFi 2.0类似于DeFi 1.0,但2比1大,数字越大越好。DeFi 2.0的特色是让协议本身控制或拥有资产的想法,它有时被称为PCV(协议控制的价值)或是POL(协议拥有的流动性)等。想法是一样的,就是让你拥有一个DeFi协议并同时运行一个对冲基金。
这是个好主意还是坏主意就留给读者朋友来回答吧。现在有部分协议持有着其他协议的代币并参与对方的治理投票,我们进入了一个系统性风险的时代。更容易推理的是,这个相对较小的 TIME-MIM-LUNA 切片将用于更大的组合产品网络,或者用于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结构化产品高度计算的CDO平方?真够吓人的。
可组合性是很好的,它能够实现之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系统性风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并且纠缠的协议变得越来越难以理清,所以我们需要保持小心,否则它最后会变成一个金额更大的烂摊子。
Play-to-Earn
你工作是为了赚钱,然后把赚来的钱花在玩上。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对吧?工作本质上是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你愿意工作是因为它有报酬的。游戏本质上是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你喜欢它,甚至可能愿意为它付费。
那么,P2E又是什么鬼东西呢?如果你是一个中国农村的农民,依靠赚取WoW里的游戏金币为生,那就是工作。如果你玩WoW而且喜欢它,你可能会在RMT网站上购买WoW金币,而RMT网站的金币都来自中国的那些农村地区,这就是游戏。
在P2E中,人们又一次使用了太多太多的术语,让它听着像是一个很酷的流行语,让你觉得P2E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在大多数普通的游戏中,有些人是通过工作来赚钱的,有些人是通过付费来玩的,这两个群体之间几乎没有重叠。
而在大多数“P2E”游戏中,虽然还有人通过工作来赚钱,但通过付费来玩的人几乎被另外一个新的群体所取代了——这个新群体就是付钱购买工人的工作,并最终将其出售给其他付费群体的人。
换句话说,大多数普通游戏和P2E游戏的区别在于前者拥有工人和玩家,而后者拥有工人和投机者。显而易见的是几乎没有人真正想要玩P2E游戏。
如果P2E行业有一天推出了真正有趣的游戏,那么就变成了一个拥有工人和玩家的普通游戏,它只在一个微妙的问题上与普通游戏存在区别:它为虚拟游戏资产提供链上不记名资产,允许在游戏开发商的平台之外有一个活跃的二级市场,但游戏开发商仍然可以轻易地对其征税。
游戏开发者的普遍共识是二级市场对其收入不利,因为他们不容易从二级市场的每笔交易中抽成,而且它会吞噬一级市场。现在有了加密货币,虽然一级市场的蚕食问题还无法解决,但他们能够轻松地征税了。
在我看来这仍然是一件好事,因为以往那些最优质的游戏确实存在活跃的二级市场,而现在至少有了一个更大的激励,让游戏开发者回到反二级市场趋势之前的美好时代。玩家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开发者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一半。因此,加密货币和游戏之间可以产生一些强大的协同作用,但目前的P2E游戏没有。
元宇宙
如果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是指虚拟现实(VR),那么我们已经有了它,而且它是一个不断增长的产业。如果元宇宙不仅仅意味着VR,那么我们就必须对其进行精确的定义,避免出现因为过于抽象而导致普通词汇的价值被抬高——想想看。
当人们说人工智能时,他们指的是机械学习;当人们说机械学习时,他们意味着统计方法;当人们说统计方法时,他们意味着线性回归。金钱已经足够膨胀了,我们不要让词汇也变得膨胀起来。如果元宇宙是指虚拟社区,那么我们现在已经有了Telegram聊天室、Discord社区,甚至是以前被称为Facebook的那个公司。
如果元宇宙只是描述一种趋势,即人们通常会在虚拟世界中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并在现实空间中花费越来越少的时间,那么它就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趋势,日本的蛰居者就是我们的未来。银行印的钞票太多,就会导致半数人类没有性生活,变成家里蹲和地下室居民。
另外一般人变成巨型“会社”的僵尸社畜,最后不可避免的因为“过劳死”而一命呜呼。相信我;这是真的,但它的证据在本文空白处写不下。
不过,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当我们谈论在元宇宙投资时,不管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它通常有两种形式:投资于一个虚拟世界或小节,或投资于一个小节中的特定虚拟土地/资产。对于前者,加密货币带来了两种在过去不可能实现的创新——第一,你可以让你的用户通过相当于Web3式的产量耕作来获得“小节”的所有权。
前提是你要有一些反Sybil机制;第二,你可以组织你的用户群体互相开展不依赖集中式的支付轨道的商业活动。换句话说,你可以登录到Decentraland之类的地方,让你的化身走进一个虚拟的艺术画廊,找到你喜欢的朋克,然后点击它直接链接到OpenSea上的拍卖。
再点击一下,你的Metamask钱包就会打开,然后你就可以从画廊里买下它。一旦买了,你可以把它留在画廊里展示,或者把它拿下来放进你的虚拟房子里展示,也可以在两个地方都摆上它。这当然很酷了。
不过以VRChat为例,即它们的小节是集中式的,它们也可以直接整合这个功能。Decentraland与VRChat相比是否有独特的优势和劣势?现在很难清楚,但也许下一个话题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当我们把土地所有权变成不记名票据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当我们把虚拟的土地所有权变成不记名票据的时候呢?这确实是Decentraland和第二人生的一项核心区别,它能为虚拟土地创造了某种程度的稀缺性,以及不可伪造、不可更改的土地所有权。
尽管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交通中心附近的土地与远处的土地相比价值相差有多大。虚拟土地的价值也受益于周围的人流,就像现实空间中的土地,但在人虚拟现实中可以传送和飞行。如果某个项目限制了用户的传送或飞行,它的竞争者可不会施加这样的限制。
由于重力不需要成为虚拟世界的法则,我想象到那里的土地也可以垂直堆叠。因此,我不认为虚拟土地的价呈现出达到现实空间中城市与农村土地价值的相同差价比例,但某些虚拟土地仍有可能比其他虚拟土地更有价值,这取决于它们在当地能吸引多少眼球。
最后,虚拟土地的产权到底有多大的不可预见性?如果有人在他们的Decentraland地块上贴上一些非常低俗或非法的东西(比如血腥色情的东西),那该怎么办?Decentraland有能力把它拿下来吗?真正的不记名土地所有权意味着Decentraland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权处理的。
Web3
我们和Gabe Newell(G胖)的Valve公司不一样,我们真的设法数到了3。为了避免概念和词语的膨胀,我们在这里采用Chris Dixon对Web3的定义:Web1是读;Web2是读/写;Web3是读/写/拥有。
因此,FCoin基本上发明了反收费挖矿,随后它在DeFi中被普及为产量耕作。所以Web3是产量耕作吗?开玩笑啦,它的范式转变得还不够格。
Web3是对一种类似于股票的工具进行普遍的收益率耕作,证券监管机构将很难对其采取强制行动。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取决于你是否是监管者。
想象一下,如果Uber(如果你是Chris Dixon,那就想象一下Lyft)会根据他们平台上的每一次乘车记录来向乘客和司机发放少量的Uber/Lyft股票,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文书工作或是中间人的开销,也不存在任何因为监管机构的行动而产生的开销。
这样实际上可能好处多多,它是一个建立双面或多面市场、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获取客户并使其成为传道者的好办法。好吧,让我们看看它是什么情况。当雄心壮志的企业家们在演讲中纷纷提到Web3的时候,正如过去“人工智能”和“共享经济”的趋势一样,你就要分外小心。
结论
综上所述,结论是加密货币领域的一切都很好。从长远来看,和往常一样,我仍然对加密货币领域持乐观态度。短期内,这个领域有些工作要做,有些东西需要清理。我知道有些人会说我的帖子很傻,但我对他们不予置评。
所以,不要因为你的一个大学朋友在NFTs上翻了几倍收益而想要试试那种办法。除了那些永远不能取得的成功,我们最终都能取得成功。生活在继续,加密货币也在继续,继续建设,继续hodling,尝试为世界做一些好事,但要确保你干的好事不会把我们所有人都拖入地狱,至少隔一段时间要出门走走……
我们真的需要清理一下我们自己这个空间,否则它在某个时间点会发生系统性的爆炸,然后每个人都会哭着喊着要求监管,就像成熟的市场一样的历史会重演,我真不敢相信Gerko因为我说了实话而在twitter上封杀了我这个笨蛋。
你也知道,当人们开口说无意冒犯的时候,他们说的下一句话总是会有冒犯的意思,对不起,不是对不起,不管artforz发生了什么,我不能相信他们想出了这样一个聪明的骗局。
我想说通常情况下地毯式拉动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骗子开始倾销并出现价格下降,他们的社区成员就会大动肝火、喊打喊杀,但是如果他们可以隐蔽地倾销而不导致价格下降,甚至使得价格上升并同时出现货币化呢?
我想说的是,他们甚至就真的找来了这样一群天才!如果你问我下一阶段的货币化defi 3.0,那么我想说这种故弄玄虚的机器是真的复杂死了,甚至复杂到会让Daniel larimer这样的大佬感觉技不如人。
读到这里的读者朋友一定是一个非常好奇的人,给你点赞!弗朗西斯培根所罗门说,地球上没有新的东西,正如柏拉图想象的那样,所有的知识都是记忆。所以索罗门说,所有的新奇事物都会被遗忘,barry可以从封闭式基金中获得收益,作为一种妥协,但如果人们只是要从中购买更多的加密货币我想所有的销售压力可能都是不好的。
尼采说过,坐着思考的人是虚无主义者,好在我是个踱步的人,Mev就像智力运动的奥林匹克,我不懂体育。我的意思是,把球放进洞里的方法只有那么几种,而星际争霸、WC3、DOTA都是更有战略意义的竞技,看起来也更有趣,看到这里的读者朋友可能是一个强迫症患者, 做到了真正的一丝不苟。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简介:潮TechFlow是区块链行业原创深度媒体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