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乐宁,单志广丨元宇宙经济的要素重构、创新变革与系统性治理》
摘 要:元宇宙经济是一种以数字技术关联耦合与集群突破为基础、推动虚拟与现实双重空间贯通互促的新型经济样态,呈现虚实互促、数智驱动等特征。在这一新型经济样态中,经济系统的基础要素“场、人、物”都将发生重构,“场”包括虚实融合的场域、虚实融通的市场,“人”包括虚拟数字人、数字化的人类劳动者,“物”包括数字化的虚拟商品、实体物的数字化。经济系统基本要素的重塑,将使得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各个环节演化出新的特征。在“技术迭代-要素重构-模式变革”的联动式反应下,元宇宙经济的创新效应十分显著,能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新跃迁,但前景的光明性与道路的曲折性构成了新业态发展的一体两面,元宇宙经济发展还需要解决技术根基不牢与市场存在泡沫、深度科技化时代虚实融合的风险弥散、传统模式之于新型业态的不适应性等多维度挑战。面对元宇宙经济引发的全面性变革,需要建立起政府与市场等多主体协同,伦理、技术、政策等多手段嵌合的系统性治理模式,方能实现元宇宙经济发展的行稳致远。
关键词:元宇宙;元宇宙经济;元经济;智能治理;数字资产
DOI:10.16582/j.cnki.dzzw.2024.01.010
根据“技术-经济”范式理论,重大技术革命将会促成经济活动潜在生产率的量子跃迁,以及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的现代化革新[1]。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形态,正成为我国布局的重点方向,截至2023年2月,全国共有31地出台了41个元宇宙专项规划或扶持政策。[2]中国的元宇宙创新路径遵循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重要战略[3]。
近年来,实践的种种发展,彰显了元宇宙落地并赋能实体经济的潜力与可能。一方面,元宇宙技术持续突破。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5G、区块链、NFT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集成融合。如在VR领域,虚拟现实的沉浸体验正从视觉向触觉等维度不断拓展。如VR手套让配戴者可以“触摸”虚拟物体,感知到物体的细微纹理、硬度、温度、重量等。在人工智能领域,机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实现了节点性突破,并具有了通用人工智能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元宇宙的经济应用不断丰富。在数字场景中,元宇宙NFT作品备受市场追捧认可,根据NFT数据公司Nonfungible.com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NFT销售额达到176亿美元,较2020年的8200万美元飙升了200余倍[4]。在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场景中,面向游戏、社交、文旅、商贸、工业、媒体等领域的元宇宙应用持续涌现,前瞻指向了元宇宙经济在促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生活等方面的前景。
一、元宇宙与元宇宙经济
(一)元宇宙中的经济
理解元宇宙中的经济发展,需要首先厘清元宇宙这一概念。从概念源起来看,“元宇宙”最初来自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描述的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近两年,随着元宇宙成为新的经济热点,学界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新的阐述与研究。有学者对元宇宙(metaverse)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其是由 “meta+verse ”组成,“meta”内含“超越”之意,“verse ”指“universe(宇宙)”,故而元宇宙可理解为“超越现实宇宙的另一个宇宙”[5]。有学者认为元宇宙既是具备沉浸式体验属性的开放虚拟世界,同时也是与现实物理世界相融合的数字化社会形态[6]。目前对于元宇宙并没有一致公认的权威定义,但很多学者认同“虚实融合”是元宇宙的基本属性。
对于在“元宇宙”中运行的经济将会呈现何种形态,学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有学者将元宇宙经济定义为数字经济的一个子集,指的是数字产品的创造、交易、消费等所有在虚拟数字世界中进行的经济活动[7]。有学者论述了元宇宙经济相比当前经济形态的创新性,认为其是以区块链协议系统性变革为创生机理,围绕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而展开的[8]。
对于元宇宙经济的理解应从元宇宙本质出发,由于元宇宙是虚实融合的空间,因此元宇宙中的经济运行必然不仅仅局限于虚拟空间,而是跨越虚实、贯通虚实,强调双重空间之间的循环互促。要实现这种经济形态,就意味着元宇宙经济的底层技术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类特定技术,而是需要实现多种数字技术的综合集成。元宇宙经济与数字经济并非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元宇宙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与重要趋势,是以虚实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经济形态。
(二)元宇宙经济的概念与机理
元宇宙经济(简称“元经济”,meta economy)是一种基于各项先进技术的耦合、贯通虚实双重空间的新型经济样态,具有数智驱动、虚实互促、人机协同等特征,其将引领经济系统“场、人、物”的要素重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变革。“meta economy”有双重含义:既是metaverse(元宇宙)与economy(经济)组合变化而成,即元宇宙中的经济;也是由meta(超越)与economy(经济)组合而成,寓有超越当前经济形态、开拓经济新模式之意。其构建机理参见图1所示。
第一,数字技术关联耦合与集群突破,构成元宇宙经济的技术基础。元宇宙是大数据、人工智能、5G、AR/VR、区块链、NFT等数字技术集成融合的重要载体。各项技术之间彼此关联、协同互促,如“人工智能+物联网”促进万物智联、“区块链+大数据”推动数据可信流转、“5G+AI+XR”打造智能交互能力等。
第二,虚拟与现实贯通互促,拓展元宇宙经济的应用空间。在数据支撑下,元宇宙经济将在场景构建、市场体系、生产方式等方面贯通数字空间与实体空间,一方面推动现实空间的“数字迁徙”,让人类生产生活更广泛更便捷地接入网络;另一方面推动数字空间的“以虚促实”,通过数字孪生的方式反向作用于现实社会,在虚实之间的交互融合中引发经济结构的变革与社会生产力的跃升。
第三,技术融合与空间耦合,塑造元宇宙经济的新型样态。在技术集成推动、双重空间作用下,经济系统的基础要素“场、人、物”都将发生重构,将具备数智驱动、虚实互促等特征。经济系统基本要素的重塑,将使得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各个环节演化出新的特征。这种底层经济逻辑的变革,将对千行百业、对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二、元宇宙经济的要素重构
人类发展史证明,任何一种经济形态背后都有一套完整的基本要素体系支撑,经济学的重点任务是充分了解这套要素,对其功能作用进行掌握和应用[9]。要理解元宇宙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的基本逻辑,可从经济系统之基础要素构成“场、人、物”视角出发进行探究(参见图2)。
(一)场:贯通虚实的融合空间
在元宇宙这一虚实融合的场域空间之内,人类生产生活将实现从“在线”到“在场”的转变,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经济循环将得以打通。
⒈虚实融合的场域空间
元宇宙的特有属性是“虚实融合”,这意味着人们能通过数字空间获得亲临其境的真实体验,虚对实的还原更加逼真、虚与实的交互更加自然。
互联网让我们实现从“离线”向“在线”的转变,元宇宙经济则将实现从“在线”到“在场”的跨越,打造更具沉浸感的场域。传统互联网发展是基于平面逻辑,通过电脑屏幕让图片、文字、视频等以2D形式呈现,但元宇宙是基于具身性的立体逻辑,对万事万物进行多感官维度还原,让用户不仅能浏览与旁观,而且“身在其中”。这种全感官沉浸特征的实现,将产生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如元宇宙旅游、元宇宙教育让人们可以身在家门之中而“行万里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与物理世界的宏大性之间的矛盾将被有效化解,能在有限生命内体验人生的无限可能[10]。元宇宙办公、元宇宙会议等让人们实现数字空间的共同在场。元宇宙电商、元宇宙医疗等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而享受到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优质资源服务。
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便捷性直接影响了人类认知和改造数字空间的水平。元宇宙经济将打造更加自然的虚实交互方式。第一,机器更加“通情达意”,能够更好地实现计算机语言与人类自然语言之间的转换。基于GPT-3.5的ChatGPT仅能处理文字,而新版本GPT-4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经可以处理图像,这预示着未来的智能技术将综合实现“观其形、闻其声、断其言、辨其意”等多模态理解能力,充分认知理解并适应人类世界。第二,用户能实现“随心而动”。传统的互联网交互方式是依靠鼠标、键盘等中间媒介进行,未来则将直接依靠人体动作甚至知觉感觉进行,包括眼动交互、肌电交互、脑电交互等方式,这让人类能够更加自如地实现人机交互。如有公司推出的智能臂带式控制器,是基于对肌肉的生物电信息感知,让用户动动手指就能够以无线方式操控身边的数字设备。
⒉虚实融通的市场体系
现有的数字市场虽然跨越了物理市场中的时间空间限制与客观条件约束,使得异步时空下的交易得以实现,但是又在不同数字平台之间形成了新的割裂。而在元宇宙经济中,各个“数字”孤岛将被打通,构建数字空间的“统一大市场体系”,并建立起虚拟与现实空间之间的畅通循环。
元宇宙经济将推动数字平台之间的互通。在传统的数字市场中,数字人物、游戏装备、皮肤等数字资产往往是归中心化的平台所有,用户既不掌握其所有权,也无法掌握其收益权。一方面,中心化平台可以任意操纵(如任意定价、强制收回)用户的数字资产,且中心化平台一旦倒闭,用户的数字资产将遭遇灭失。另一方面,对于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打造或购买的数字资产,用户既不能将其变现为现实收益,也不能将其携带至其他平台甚至是同一平台的其他应用之中,需要重新投入购买。但元宇宙经济有望打造数字空间内的“统一大市场体系”:第一,用户能够凭借自己的创造(如设计装备、开发游戏)而获取收益;第二,随着底层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构建、各个平台互通互认机制的设立,数字产品的跨链流通与交易将更加顺畅。用户能通过身份与数字资产的认证绑定,更有力掌握数字资产的所有权。目前,借助一些DeFi应用,人们已经能够在不同平台之间实现数字资产的兑换[11]。
元宇宙经济推动了虚实之间的互通。这意味着数字物不再仅仅是一串数据,而是能在现实世界中兑换相应权益,而现实物也可经由数字化、通证化后,在数字空间中流转。元宇宙经济的虚实互通得以实现的要点包括:第一,交易主体以数字化身在元宇宙中开展经济活动,由此,在线行为及名下财产都将能被记录与溯源。第二,交易物品可通过数字通证进行流转。NFT是一种记录在区块链中,非同质化、不可分割的数字通证[12],它既可以作为数字资产的“凭证”,也可以与现实世界中的特定物绑定,使其以数字通证形式在虚拟空间中流通交易。第三,市场交易规则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构建,确保各方参与主体的承诺义务由代码实现自动、强制履行。如艺术家将其创造的画作、音乐等进行通证化,打造为NFT作品,并通过智能合约设定收益追续(即在作品首次转让后,对于后续转售后的财产增值部分收取一定比例提成)的规则。那么在作品后续的每一次流转中,作者都可从收益中“分一杯羹”,这将在激发创作者经济活力、促进大众参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人:人机并重的经济主体
机器在劳动中的重要性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而不断升级,越发“作为一个强大的客观性力量独立于人类而存在”[13]。在元宇宙经济中,日益“类人化”的智能机器升格为与人类同样重要的主体,而人类劳动者自身也将发生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变。
⒈虚拟数字人
元宇宙中会出现大量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原住民”——虚拟数字人,并将成为元宇宙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虚拟数字人将越来越具有“人”的特征,在生产生活中活跃的场景也将不断拓宽。
在外观方面,元宇宙中的虚拟数字人更加“拟人化”,在人脸形态、动作表情,甚至在皮肤质感上也能做到高度模仿真人。如新华社数字记者小诤,头上有10万根发丝,皮肤能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可以看到面部细小的汗毛,脸由5000多个微表情驱动,能清晰表达喜怒哀乐[14]。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数字人正在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特征,越来越不需要有“中之人”(指操纵虚拟数字人进行直播的人)的存在,言谈举止都能够自主进行。这意味着虚拟数字人能够更多走到“台前”,与人类直接交互,从而更加深入融合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
在智力方面,元宇宙中的虚拟数字人越发具有“类人化”甚至“超人化”的水平。如人工智能大模型GPT-4不仅“能言善辩”,而且“多技傍身”,既能处理多模态信息、形成更加自然的语言风格、可处理超长文本和进行多轮对话,而且能完成吟诗作画、音乐创作、开发网站、参加考试等一系列创意性、创造类活动。若将这种能力与虚拟数字人进行结合,相当于赋予其智能大脑,能够让虚拟数字人更深刻理解和响应人类的交互语言,从而胜任更多的人机协作场景。
⒉数字化的人类劳动者
元宇宙经济一方面升格了智能机器的“劳动者”身份,另一方面推动了人类劳动者的数字化转变,从身份形象到行为技能,越发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征。
“数字化身”将成为新的劳动者身份表征方式。不同于传统互联网中个人账号的文本性描述,元宇宙中的“数字化身”是借助混合现实、3D建模等技术构建起动态的拟真形象,并集成了个人的信用、教育、健康、社交等多维度信息。“数字化身”既能成为用户的“身份凭证”,让人们在不同场景、不同平台中可凭数字化身通行,免于传统账号式身份认证方式下需要重复注册的问题;也能成为用户的“个人代理”,让人类的劳动范围打破现实的种种局限,拓展到更为广阔的时空。如在“元宇宙演唱会”中,歌手以数字化身的形式呈现出魔幻的表演效果,刷新人们对于舞台的想象,而观众通过数字化身的形式超越线下交通不便、场馆容积等的限制,从而实现“现场聆听”并与歌手、其他观众密切交互。
“数字职业”将成为社会重要岗位。社会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也会深刻影响就业市场,推动社会劳动岗位、劳动者技能等产生重要变化。2022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15],反映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市场数字化升级的新趋势。从元宇宙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未来将至少对两类数字职业提出大量需求:第一,建构数字空间的数字职业,包括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专家等,这类职业主要是从事数字空间的形态塑造、体验优化;第二,从事虚实交互的数字职业,主要是利用数字工具、数字空间对现实空间进行促进与优化,如利用元宇宙进行产品生产、营销传播、流通交易、用户服务等的工作,这需要既了解行业知识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物:数实互促的耦合形态
元宇宙经济中的“物”,既包括数字化的虚拟商品,也包括实体物的数字化,既满足人们的数字化生活新需求,也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浪潮。
⒈数字化的虚拟商品
商品的价值来自效用,即人对商品的偏好与需求决定了商品价值[16]。元宇宙经济中的数字商品将满足人们的多重需要,相比传统数字物具有更强商品价值。
元宇宙中的虚拟商品将具备更强的可交换和可贸易性的属性,资产价值明显提升。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前提与基础,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将经济学定义为“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17]。传统数字作品由于内容与产品可被轻易“一键复制”,使其丧失了以稀缺性为基础的经济价值。而NFT、区块链等元宇宙技术相当于对数字作品赋予了无法被复制、具有独一无二性的“身份证”,使其权属得以有效确认,从而建立起数字作品“稀缺性”这一商品价值的前提。并能够让数字物在各个数字账本之间的交易流通中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得以实时记录且全程可溯,从而具备了“商品化”的可交换性与可贸易性。
元宇宙中的虚拟商品将具有更强的可编程性和可交互性,不断创造新的商品形态。元宇宙不仅能让商品的展现形式更加多维,从平面化、静态化展示变得更为立体化、动态化,而且能赋予商品“可编程”的属性,让人们可通过对参数的调整让商品产生不同的变化。如NFT创作平台Async.Art上曾拍卖一幅名叫《最初的晚餐》(First Supper)的数字画作,它是由22个不同的图层组合而成,每个图层包括人物、装饰、背景等元素,整体画作会随着各图层元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创造了收藏者动态共创艺术品的新模式。
⒉实体物品的数字化
元宇宙经济意味着更高层面的数字化,“数据和信息不但成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并已成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18]”社会万事万物均具有了数字属性,并因而具有可记录、可监测、可计算、可流通的特征。实体物品的数字化表达与转化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第一,实体产品的数字孪生。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是物理空间的实体产品在数字空间的“镜像空间模型”[19]。这一模型是基于物理模型、历史数据以及传感器实时数据构建,实现对物理实体的全维度、全生命周期的表达,包括外形、内容、结构、性质、功能以及设计、生产、运营、维护、服务等方面都可以建立起实时化的映射。这一模式将在元宇宙经济中广泛应用,在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建筑、物流等产业领域,可以通过构建工厂、设备或产品在数字世界的虚拟孪生体,基于数字化分析与仿真来描述分析物理实体的规律,前瞻性洞察其发展趋势,并对物理实体形成优化指令或策略,实现由实入虚、以虚补实的闭环作用。
第二,实体资产的数字通证。现实资源可转化为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可追溯、永久保存等特性的数字通证,进入虚拟空间流转与交易,这将扩大实体资产的流通范围,大大提升了交易的便利性与流动性。如将传统艺术作品铸造为NFT发行,让普罗大众也能“珍藏”传世珍品。此外,数字通证的应用还可与线下交易场景相结合,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与自动保管箱,实现链下实物资产与链上虚拟资产的强绑定,保障线上交易后线下实物资产的顺利交割[20]。
三、元宇宙经济的创新变革
元宇宙经济之于传统经济的“场、人、物”的要素重构,将会引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创新变革,生成跨越虚实、数智驱动、人机协同的新型经济样态(参见图3)。
(一)生产:虚实协同的模式重构
元宇宙经济将打造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有机结合、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互通互促的新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制造的核心从机械生产力向数据生产力转变。
⒈虚实交互的生产模式
元宇宙经济通过构建生产对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体”,开展数据驱动的模拟仿真,分析计算出生产方案之“最优解”,从而指导现实生产更加高效节能。如宝马搭建的“元宇宙工厂”,从厂区规划、建筑设计、生产线布局到设备调试,均在数字空间进行规划和模拟,这种方式能够提前分析、评估、验证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与优化,以减少后续实际建设执行环节中的返工情况,宝马预计生产效率将因此提高30%。英伟达、谷歌等正在探索改进需要对各种元件进行物理排布测试的传统芯片设计方式,转而依靠深度学习技术根据一系列评估指标计算出最优选择,这让晶片设计过程能够大大缩短。[21]
元宇宙经济能够实现人、机、物等生产资源的远程即时汇聚,打破时间空间以及组织边界对于生产劳动的限制。如借助微软的工业元宇宙解决方案,异地乃至异国的劳动者也能进行“临场”协作。头戴AR智能终端的一线人员可将拍摄到现场的第一视角画面,高清传输至远程专家的终端上,专家可通过3D标注、冻屏标注、桌面共享等方式,如亲临现场般指导一线作业人员工作。随着人与人之间远程互动的效率不断提升,组织也将向网络化、无边界的形态进一步演进,用工无需局限于组织内部长期雇用的劳动力,而是向广泛的社会网络按需定向寻求联结。
⒉人机协同的生产主体
马克思提出,劳动生产率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技艺,而且也取决于他的工具的完善程度。[22]元宇宙经济中各类生产活动将以人机共创的模式开展,这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第一,数字空间的人机协同。要打造沉浸式的元宇宙场域空间,对于数字内容的需求将超过指数级的增长,这是依靠传统人工创造手段难以完成的。在“人工”智能+“人类”智慧的结合下,内容生产效率将会大大提升。一方面,未来AICG(Artificial Inte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产内容)方式将大显身手,成为主要的内容创作手段。如字节跳动研发出的写作机器人,2秒就能完成一篇体育新闻的撰写。中央音乐学院的AI作曲能在23秒快速地创作出一首达到一般作曲家写作水平的歌曲。另一方面,人类自身的创造力,也能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通过更为便捷有力的方式释放。如在AI绘画工具的支持下,输入文字要求即可在短时间内生成绘画作品,让没有绘画功底的普通人也能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高质量、多元化的作品。
第二,现实空间的人机协同。元宇宙中人与机的联动方式将更加自然便捷。以机器人为例,其推广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使用门槛高,需要专业的工程师不断将任务的要求转换为机器可以理解的系统代码,来实现对机器人行为的控制。这个转换的过程是复杂且缓慢的,往往需要数次调试才能使机器人正常工作。而技术的发展让人类能够借助数字“智能”更加简便地控制实体“智能”。如微软正在探索通过ChatGPT的帮助来指引无人机、操作机械臂,完成清点超市货架、盘点存货、物品摆放等任务。这意味着人机协同、虚实交互将更加自然便捷。
(二)流通:技术驱动的体系重塑
流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将进一步推动生产和消费的有机耦合,扩大交易范围、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促进财富创造、创造新型商业模式。
⒈基于“数字契约”的流通规则
契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它确立了交易规则,使其成为商品交换的法律形式,使得各个主体之间发生的买卖、借贷、租赁等流转关系能够有效运行[23]。传统经济的契约是以文本为形态、以人力手段来保障执行。而元宇宙经济的契约则是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技术集束”构建而成,人们通过技术达成共识、并由技术保障执行,让元宇宙中不同数字平台之间、虚实之间的经济流转更顺畅进行。
借助西美尔(Georg Simmel)的信任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契约在构建交易信任基础、推动流通更高效运行等方面的优势。“信任是关于他人未来行为的假设,介于知与无知之间。”[24]数字契约一方面可以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来保障“已知信息的真实性”,使得参与者包括身份、资质、行为、历史交易等关键信息都能公开透明、不可篡改。数字契约另一方面能够借助智能合约技术,让规则一旦制定便能自动执行,确保各方权利义务能够强制履行,并可通过全息通信等方式来实施可视化监督。这能有效规避不完全契约状态下的敲竹杠、瑕疵给付等履约风险,并降低参与者对失信成本的预期,达到增强“未来确定性”的效果。
⒉“去中介化”的流通形态
传统经济下的产品流通存在种种中间环节,流程长、成本高、效率低。互联网虽然缩短了流通环节,促进买卖双方的高效直接匹配,但远程化、网络化的特性也带来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元宇宙经济将实现对两种流通形态的“扬长避短”,打通虚实空间中的流通壁垒与信息阻隔。
元宇宙经济能有效打通线下流通中的层层壁垒。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认为流通时间越长、流通费用越高,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25]。元宇宙经济将减少流通过程中的种种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的精准匹配与直接交易,节省了各节点之间相互监督、相互验真的大量费用,从而大大提升市场流通与资本周转的效率。以艺术品交易为例,在元宇宙经济中,数字艺术品的流通交易能够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技术在买卖双方之间自动执行,有助于避免传统模式下需要经过画廊、拍卖行、艺术馆等层层中间环节价值耗散的问题[26],不仅交易效率更高,而且更有利于创作者的产品价值分配。
元宇宙经济能推动解决远程交易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传统经济中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为流通手段。互联网使得流通交易能够以钱货分离、远程不见面方式实现,但远程化、网络化的技术特性也带来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出现了虚假发货、货不对板、刷单炒信等行业乱象。而在元宇宙经济中,随着VR/AR、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这种信息差带来的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被有效化解。产品的呈现从平面化的图文展示走向实现立体化、全真化的再现,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也能够更加透明和可追溯。
(三)消费:需求导向的业态升级
传统经济时代的消费服务由于受到理念、手段的局限,是以供给者为中心,所提供的服务是通用化、零散化的。但在元宇宙经济中,将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业态重塑,既能打造以每个人为中心、一体化融合的体验;也将促进消费者在整个生产服务流程中的角色转化,从只能被动接受的“购买者”向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转变。
⒈一体融合的体验升级
元宇宙经济将打造随心而动的融合体验,让人们能够跨越时空与虚实。互联网技术为传统零售业拓展了“在线”的维度,而元宇宙经济则将为商业模式增加新的“在场”维度,赋予了人们无需亲临现场,也能身临其境的可能。这让人们不仅可以跨越地理边界,足不出户即可畅游世界,上午还在故宫里感慨碧瓦飞甍、雕梁画栋,下午就能在西湖边欣赏苏堤春晓、曲苑风荷;也能让人们跨越虚实,在欣赏艺术画作时成为一名“画中人”,游览古代的街市风物,观赏舟船楼宇的精妙结构;在阅读书籍时与历史人物甚至小说中虚拟人物的“数字化身”进行对话交流。
元宇宙经济将打造万物智联的融合体验,让人们能享受一站式的服务。在“以供给者为中心”的理念下,传统经济时代的消费体验往往是分散、割裂的。如手机、汽车是两个不同的终端,用户在使用时需要来回切换系统应用,比如开车时需要手机导航、车内通话需要手机接听等。但在元宇宙经济中,将以用户为中心将各类设备、各类服务进行一体化的连接,例如用户可借由语音交互、手势交互、脑机交互等方式,自如控制汽车、手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各个终端,且各类设备都能“通达人性、知冷知热”。
⒉共享共建的价值升级
元宇宙经济注重打造以每一个人为中心的定制化服务。工业时代往往为了货币而忽视人存在的意义,而信息社会最大的改变就是通过数据,将人类一般还原为人类特定的个体[27]。传统经济中由于供给能力所限,商家为了保障销售的广泛性,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标准化、通用型的。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的需求越发能够得到重视,企业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收集并分析客户的需求,让“以消费者为中心”、尊重消费者需求成为可能。元宇宙经济中将进一步实现“以每个消费者为中心”,每个消费者都有望享受到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消费者可通过“数字化身”的方式来进行在线“试穿”“试用”的深度体验,实现“量身定制”的消费。元宇宙中的虚拟数字人“服务员”,不仅能实现“千人千面”的需求分析与产品推荐,甚至“性格”“话风”也可由用户自定义设计。
元宇宙经济将提升消费者价值创造的能力。元宇宙经济既推动商品具有可编程的属性,也让创作工具的使用门槛不断降低,这将使消费者的价值共创能力不断提升,不再仅仅是一次性的商品购买者,而是更加深度地参与消费服务过程,成为生产者、创造者。如在元宇宙游戏平台Roblox上,用户不仅可以用各种品牌的定制产品装扮自己的虚拟形象,还可以参与甚至是自己设计开发各种小游戏,2021年该平台已经有130万开发者和创造者,作品获得收益超过5亿美元。
四、元宇宙经济的系统性治理
新业态意味着新问题。在“技术迭代-要素重构-模式变革”的联动式反应下,元宇宙经济的创新效应十分显著,但问题挑战也相伴相随。亟须加强前瞻研判,通过多主体协同、多手段嵌合的系统性治理模式,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探索创新与保障安全协同,促进元宇宙经济的健康规范发展。
(一)元宇宙经济发展呼唤系统性的治理体系
前景的光明性与道路的曲折性构成了新业态发展的一体两面。要发挥元宇宙经济的巨大潜力,还需要解决产业层面的发展不足、社会层面的风险溢出、规制层面的政策调适等多维度问题。
⒈产业之维:技术根基不牢与市场存在泡沫问题
任何新兴技术从概念提出、研发创新到落地应用均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技术发展周期。在技术条件不足以支撑远景展望的情况下,当下的创新发展应当如何摸索前行,是元宇宙经济发展必须解决好的基础问题。
第一,支撑元宇宙经济落地的技术尚不成熟。元宇宙经济是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新模式、新业态,其技术根基还相对薄弱。从网络支撑能力来看,要打造物理世界的数字镜像,既需要网络拥有万亿级的设备连接能力,满足亚毫秒级的时延要求,也需要以Tbps为单位的传输速率,以满足精准建模和仿真验证的数据量要求,但仅靠现有5G技术并不能满足这样的通信需求[28]。从硬件设备来看,目前我国虚拟现实显示设备体验还远没有达到能实现深度沉浸的水平。以决定虚拟现实视频流畅程度的刷新率为例,理想状态需要180Hz,但当下大部分设备仅为70Hz至120Hz[29]。从信息存储来看,区块链上链成本高,存在准确、去中心化和成本效率的“三元悖论”[30],智能合约互操作性、安全漏洞问题仍然待解。这意味着以当前技术水平,既无法支撑高精度场景下的大规模空间连接,也无法打造所思即所得的消费体验,且不足以形成全程透明可溯的市场体系。
第二,元宇宙市场泡沫化风险亟待重视。“元宇宙”概念提出之后,大量企业扎堆涌入这一领域,在促进元宇宙落地实现的技术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出现了“概念追逐有余”而“实质性创新不足”的情况。有的群体将元宇宙视作追求“短平快收益”,幻想“一夜暴富”的投机工具。仅2021年一年间,我国企业申请“元宇宙”商标的数量超过1万件,涉及各行各业1500多家公司,其间低层次、同质化发展问题突出。如有的企业号称打造了“贯通现实与虚拟的元宇宙游戏”,但实际目的为兜售企业产品的2D简单小游戏。甚至有些不法分子打着“元宇宙高科技投资项目”的幌子,进行传销、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展路径的偏离,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会使得元宇宙陷入“泡沫”“骗局”等污名化风险,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⒉社会之维:深度科技化时代虚实融合的风险弥散亟待防范
建构性与破坏性构成了技术的一体两面。在元宇宙这一“深度科技化”的时代,我们必须警惕技术的风险是否可控。“发展”与“安全”的统筹是元宇宙经济发展伊始就需要把握的核心问题。
第一,脱实向虚的数字成瘾。进入互联网时代,仅仅是人与虚拟空间的“隔屏互动”,就造成了巨大的媒介成瘾问题。而元宇宙则是进一步让人们“身在其中”,形成全感官模拟、深度沉浸式的体验,将形成更为强大的诱惑力。这既可能形成消弭奋斗热情的“奶嘴乐”[31],让民众沉溺于虚拟世界之中,追逐浅层娱乐而丧失深度思考能力;也可能造就一批忽视现实人际交往的“容器人”[32],既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也不愿意倾听外部的声音,仅仅沉浸于网络化生存。
第二,虚实混淆的认知风险。在元宇宙经济中将出现大量深度合成内容,这意味着我们或将进入一个“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时代。2021年,英伟达公司打造了其创始人黄仁勋的“数字化身”版本来代替本人发言,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让人难以察觉到是非真人出镜。这在展现了数字技术强大创造力的同时,也预示了更具破坏力的风险。技术的滥用或将“造成一种信息无序的状态”[33],不法分子可轻易定向伪造语音、视频,实施诈骗、勒索、诬陷、诽谤等违法行为,对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社会秩序与国家安全带来挑战。
第三,虚实直连的数据风险。元宇宙经济对于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要构建深度沉浸场域,需要高精度、多主体、多维度的海量数据,这将对公共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提出更大挑战。如对现实场景还原涉及地理国情数据,个体的数字化身打造除了需要身份、位置、行为、社交等数据之外,还需要人脸、指纹、声纹、眼球运动、肌电信号、脑电波等项人体内部数据。这些高度重要且敏感的数据一旦泄露,或将引发连锁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风险。
⒊规制之维:传统模式之于新型业态的不适应性亟待调适
第一,全局性变革之于传统规制模式的挑战。元宇宙经济发展的变革意义不仅局限于具体功能性的提升,而是将推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再造,起到全局性的引领变革作用,但这对传统规制模式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老办法”难以套用于“新业态”。传统治理方式主要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特性,具有集中管理、层级管理、条块分割、重视人治等特点,而元宇宙经济作为一种数字经济时代的新业态,具有注重开放平等、网络化分布式、融合化发展、技术自治等属性。面对这种基于底层思维层面而革新的新业态,强行套用老办法进行管制,容易引发监管失灵、过度监管等问题。另一方面,元宇宙经济新业态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元宇宙经济还处于模式探索期,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其发展既是创新过程,也是试错过程。这意味着对于元宇宙经济的治理方案将长期处于调试期,如何既要鼓励企业创新、激发成长潜力,也要保障产业发展有序、稳健可控,实现“放”与“收”、“快”与“稳”之间的平衡将是制度建设的难点与焦点。
第二,现实法律体系面对虚拟空间的短板。元宇宙经济呈现出数字建构、虚实融合的特征,以实体为基点的传统制度体系难免存在不完全性与不适应性。一是制度的空白,现实法律尚未完全覆盖智能空间。如虚拟数字人的法律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与规范,是否应当享有一定的权益(如其生成作品是否应当享有著作权),由此引发的后果应当谁来承担(如其做出决策损害了人身或财产安全),涉及各方主体的责任如何分配,尚无定论。二是制度的协调,数字权利在实践中的落地需要平衡多方利益。如元宇宙经济中要构建统一的数字大市场体系,需要数字资产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流转,但作为这一模式实践的法理基础——数据携带权,在理论与实操层面均存在巨大争议。由于个人数据承载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其处理过程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公共性因素、商业秘密等多重需求考量。数据携转或将引致数据价值减损和滥用的风险,可能对技术创新、公平竞争产生不利影响[34]。
(二)元宇宙经济健康规范发展的系统性治理之策
对于元宇宙经济的治理,不能采用传统的线性思维、单点管控模式,而是需要建立多主体协同、多手段嵌合的系统性治理模式,方能实现元宇宙经济发展的行稳致远。这一模式的思路是,对技术伦理的考量需要贯穿技术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而伦理原则的贯彻落地则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制度既需要对技术进行引导与规制,也需要与技术结合以更好地实现制度目标。而技术创新的推进、伦理价值的贯彻、制度方案的探索,均需要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
⒈政府与市场的协同
元宇宙经济的良性发展,无论是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还是防范负外部性风险,都需要以有为政府协同引导有效市场,通过树方向、凝合力、矫失灵,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更好地结合起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第一,要树立发展方向“引航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应当据此明确元宇宙经济的发展定位——元宇宙经济基于新一代技术的综合集成与耦合创新,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其发展绝不仅只是基于虚拟现实的简单应用,而是能在引领技术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行业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着眼于抢抓新一代科技革命发展机遇的战略高度发展元宇宙经济,面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元宇宙经济的基础技术、价值实现等的基础理论研究,强化数字建模、扩展现实、智能交互、数字资产等底层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培育在生产制造、消费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元宇宙经济创新产品和服务,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互相促进,将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生活品质。
第二,要打造产业发展的“向心力”。元宇宙经济的突破与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创新生态的问题,需要“产学研用金”协同推进技术完善和标杆场景打造,这就需要政府发挥统筹引领作用以实现多方力量的聚合。[35]一方面,要打造激励创新的“助推器”,根据技术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包括建立长周期科研支持机制以适应需要久久为功的重大前沿科学研究,完善“揭榜挂帅”、里程碑管理、赛马制等机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攻关。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做好创新孵化的“服务者”,引导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聚合,通过打造创新孵化平台、开放公共测试场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行业服务组织等,帮助企业跨越技术从研发到成果商用的“死亡之谷”与“达尔文之海”。
第三,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有效市场”的建立也需要“有形之手”的干预。受到个人利益最大化、信息不完全性等局限,市场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这就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来纠偏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打击遏制以元宇宙为噱头、以创新为名的各类违规违法、投机炒作活动,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执法、开展联合惩戒等全链路手段,促进产业去“虚胖”强“筋骨”,坚决守好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等的底线,确保市场在合法有序的区间积极创新。
⒉伦理与实践的嵌合
元宇宙时代是一个深度科技化的时代,技术与社会的互构作用将日益加剧。为了确保科技向善,在“促发展”的同时能够“防风险”,这就需要将伦理价值内嵌入技术实践的底层行动逻辑。
第一,要明确元宇宙经济发展的伦理基准。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科技向善,伦理先行。元宇宙经济应明确其发展的伦理原则,技术全生命周期所应负载的价值理念。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发挥增进人民福祉的作用,将其充分应用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领域;也要防范对人类造成的风险,应客观评估、审慎对待、防范规避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危害性,将防沉迷、防隐私和信息泄露、防偏见歧视等作为创新活动的基本理念。
第二,要建立践行元宇宙经济伦理的机制保障。伦理理念要落到实处,使这一基准原则真正转化为全社会的认知与行动,这离不开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制度之网”的保障,“尽可能使科技活动的责任从一开始到全生命周期都没有形成责任落差的死角”[36]。一方面,通过硬法规制要求,“硬法权限明确、程序规范、形式固定、效力有保障”[37],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新兴技术各领域风险等级、应用场景、影响范围等具体情境,厘清技术“可为”“限制为”“不可为”等的层次边界,明晰分类分级的监管要求,明确相关主体的行为底线和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技术标准等软法约束引导,由于元宇宙经济具有场景多元化、高度技术化、发展动态性等特征,软法显然能发挥重要作用。如通过标准规范对算法从依赖库、可追溯性、内控机制等方面做出要求来保障其安全性,对算法模型的准备、建模、应用等进行标准规定以保证其可解释性,方能使得算法的公平正义、公开透明、尊重权利等落到实处。
⒊技术与制度的互构
面对元宇宙经济引发的系统性变革与重构,既需要制度的创新回应,也需要保障规制的一以贯之;既需要制度内容的不断调适,也需要治理方法的持续创新。
第一,要在“技术-制度”互构中把握“变与不变”。为“防止技术的变动不居”引发的“确定性坍缩”[38],要做好当前制度体系在元宇宙经济时代的有效衔接,在纷繁复杂的技术表象之中追寻其内在本质。一是法律主体并未因虚实跨越而发生变化。“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尽管元宇宙中人、物、场的身份、行为、资产等均以数字化形态呈现,但仍可找到背后对应的法律主体。如由技术生成的“虚拟数字人”,背后仍然有设计者、开发者、经营者、发布者、使用者等“人之存在”以履行权责。二是制度焦点并未因场景变革而发生改变。综观互联网发展历程,虽然技术发展不断要求法律进行相应调整,但主要内容始终体现在数字身份、数据权属、虚拟财产、市场竞争、价值分配机制等主要方面。元宇宙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演进形态,其问题脉络亦将遵循既有方向,只是可能会出现“风险升级”“角度不同”等差异,故而其治理之策在于把握整体发展趋势,不断进行场景化的丰富与细化。三是政策内容需要针对生产性变革而进行调适。元宇宙经济带来的全局性变革,势必会像互联网经济之于传统法律体系一样,要求部分领域政策内容的调适乃至重构。但需要注意元宇宙经济本身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给予一定的观察期,或对重点领域采用“沙盒监管”模式,在密切关注发展动态中对焦点问题做及时回应。
第二,要以“技术+治理”的嵌合实现“智治互促”。元宇宙经济的本质是以技术为基础,因此需要打破传统治理思路的藩篱,将技术嵌合到制度之中,确保技术的规范性和正当性,以及治理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一方面在于“以智促治”,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提升治理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可将制度规则,即需遵循的法定义务和伦理要求转化为基于代码的技术规则,由底层技术保障执行。另一方面在于“以治促智”,适应元宇宙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治理模式的创新,以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更好地发展。可采用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等智慧化监管手段,推动治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更多采用事后追责处罚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从巡查式运动式走向常态化法治化,从而既能让监管得到有力执行,也能降低企业合规经营成本,促进行业良性发展[39]。
文章来源:电子政务杂志
文章原标题:《关乐宁,单志广丨元宇宙经济的要素重构、创新变革与系统性治理》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简介:区块链服务网络BSN一个跨云服务跨门户跨底层框架的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