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吸引了真正爱好电影的群体,DeFi 则吸引了真正热爱区块链的群体。
原文标题:《DeFi:区块链热爱者的「信条」》
撰文:汪润宇
「不要尝试理解它,去感受它。」
电影《信条》国内公映之际,正是这轮 DeFi 浪潮的一个高点:
DeFi 带起的暴涨暴跌和电影《信条》一样,都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本人恰好从《信条》及其现象所反应的事实看到了 DeFi 浪潮和它的几处相似点,因此接下来将给大家分享下心得体会。
《信条》中有个概念叫「钳形攻势」,认为它是时间逆转的动力,即世界上同时存在一群在正向时间活动的人和一群在逆向时间活动的人,而我们经历的所有事件,都已经是这两群人同时行动、互相角力之后形成的结果。
实际上在二级市场,无论是股票、商品、外汇还是币圈,只要是基于订单簿模式的交易,道理也是如此。市场上永远存在多军和空军,我们经历所有的涨跌和价格波动,都是多军和空军同时行动、相互角力之后的结果。
而在 DeFi 世界,订单簿模式已经被抛弃。Uniswap 开创的「自动化做市商」(AMM)成了 DeFi 中的主流。实际上该模式在之前 Bancor、Eos Ram、Fomo3d 都有实践,与之相比 Uniswap 模式的创新在于持币者可以参与资金池的添加。
相比订单簿模型,AMM 模式天然适合散户。
订单簿模型下,交易品的定价是由其总盘子约千分之一的筹码碰撞决定的。只要拥有足够比例的一致行动者(或被称为庄家、主力),就可以操纵大众筹码买卖。主力在拉盘时候,散户的买入行为呈加速状态,一定是在后期高速情况介入。
而掌握 30% 筹码的主力在砸盘时,掌握 70% 筹码的散户,可能因为在上班、看电影、吃午饭,没有将手上筹码放在「买 / 卖」盘口上贡献流动性和定价。等下班后、看完电影、吃完饭后,发现已经跌了 20%,再忍忍吧,过一段时间又跌了,如果受到错误的「价值投资」理念而去加仓,造成降低成本的错觉,然后再过一周价格新低。如此反复下,散户最后在低位受尽折磨,把筹码又还给了主力。
而 AMM 对这个情况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批评《信条》的人有个观点认为看电影是图个乐,为什么要搞那么复杂,让观众去想那么多。为什么看懂一个电影要去了解逆熵、正电子等理论。同样的,很多人也疑惑,投资比特币为什么要去了解私钥、拜占庭将军问题;投资以太币为什么要去了解智能合约等等。
但现实是,越是新的事物,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越无法用简单的故事来描述。而大部分新生事物,也是基于过去技术的组合和改进。
DeFi 的故事很复杂,复杂到它可以从现代金融的信贷系统起源中找到蛛丝马迹,复杂到因为它发展太快,2020 年 3 月 coingecko 出版的《How to DeFi》中大半内容已经过时。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系统,除非了解它的过去,否则没人能完全理解这个系统的现在,对它的未来也知之甚少。
在过去,币圈内部是一个只有交换和交易的博弈市场。区块链的范式是「胖协议、瘦应用」,所以无法像过去互联网 app 那样捕捉现金流,只能靠币价上涨实现价值。而币价上涨的根源是这个协议的系统功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独特、越来越好用。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管是项目方还是持币大户,会通过投资、补贴,激励一些人来对协议进行开发、完善、做新东西,简单来说就是要做「生态」、「平台」。
此时对于持币大户,有两个选择:
一种是靠信仰搭便车,把币放钱包里,什么都不管然后装死几年卖掉;另一种是积极型的,会用自己的币支持创业者。
一个项目的发展当然不能靠搭便车的人,但积极型的大户也会遇到严重的瓶颈:
一是随着创新难度的提升。
创新越往深处越需要大项目、明星团队来参与。募资金额开始增加,预期的回报也开始严格,传统金融市场第一轮第二轮带来的代币分配不均也开始出现,此时各种营销、圈内圈外关系紧密,站台机构多的项目开始受到了欢迎,从而挤压了小型团队生存和发展。「团队能发币割韭菜为什么要做事」,整个市场创新的氛围受挫;
二是创新的试错性和破坏性。
前者意味着,大户可能投资了 20 个团队,然后有一个做了出来,但将导致其余 19 个团队失败,投资打水漂,算总账时得不偿失。后者意味着,要不要投资「协议颠覆者」,例如大量的「以太坊杀手」、「颠覆以太坊」项目开始以以太币募资,作为以太币大户,是否要参与?按照传统市场,当然要参与,雅虎错失谷歌、微软错失脸书都是案例。但像 2018 年那样,EOS 一边每天募集大量的以太币,另一边砸以太币来拉盘 EOS,就很令人反感。
博弈下来,积极的大户开始越来越保守,因为他们在后期的积极反而造成了死亡螺旋,进入「投资是找死,不投是等死」的状态。后来无论是交易所主导的 IEO 还是线下诈骗传销,都改不了没有阿尔法的现状:涨的时候买什么都是涨,跌的时候买什么都是跌。
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信贷市场发挥作用,历史上也是如此。
19 世纪在英国就有大量小商人通过票据贴现来从事贸易了。这些新式商人对旧资本家、贵族展开了咄咄逼人的攻势。利用杠杆的商人可以以更低廉的售价完成交易,从而更好的占领市场,赢得竞争,并且为未来产品的改进和创新也赢得了空间和优势,反过来又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和福利。
《伦巴第街》中的一个例子,论证了信贷降低了商品价格
而在币圈里,早期的信贷类 DeFi 最大的问题是质押 A 币赚 A 币,所以它的币价还是会陷入上升、下降螺旋。即使是稳定币,中介如交易所、钱包,拿到质押的币,也是去做交易所套利、永续合约收费率、OTC 差价等等,不但收益不高,资金也并没有流动到币圈底层的其他资产,因此市场给的利率并不高。
而在 Uniswap 出现并完善市场机制后,这笔钱有了新去处。
这里要先理解下流动性挖矿、二池、治理代币,以及三者结合带来的化学反应。
在海外认为始作俑者是 Synthetix、Compound 和 Balancer,但国内大家更熟悉的是 Fcoin,大家为一个项目提供服务,拿到系统自身的代币作为激励。现在在以太坊合成资产技术成熟后,人们可以实现在 Uniswap 获得提供流动性的奖励 LP token,然后用 LP token 质押换取其他项目的流动性挖矿奖励。
流动性挖矿的核心指标是锁仓量(TVL)。流动性挖矿在形式上实现了分配公平,支持某币挖矿的,只要该币大户愿意参与,就能白送一堆的新币,而散户也可以挖,不存在 POW 那样需要大量现实世界前期场地的开支。
项目方自己代币和主流币(一般为 ETH)的 AMM 资金池称为二池。通常,项目方会为二池参与者给予高倍数激励,类似 staking,但和 staking 不同的是,在 Uniswap 或者 Balancer 上添加 AMM 那一刻,被挖的代币就有了价格。
代币有了价格,也就有了自动计算出的挖矿年化收益(APY),因为早期该代币流通量少,而且刚开始挖,所以参与二池的代币量不大。但二池的奖励丰厚,会出现短期低成本高收益的「幻觉」,因此仅在 CMC 和 Coingecko 上就能看到遍地的年化 1000% 二池。
如果是二池头矿,收益会非常高,本人亲眼见过最高的是币安智能链上 Bakeryswap 的头矿,在网页能刷到的时候达到了百分之四亿。
币安智能链上的 BakerySwap 早期的收益,不过这个收益并未维持太久
币价仅靠二池便可在 Uniswap 上实现低成本暴涨暴跌
而二池的存在其实利于散户不利于大户。
对于大户而言,如果买入,早期的 AMM 池因为还小,导致交易磨损大,得不偿失。如果是卖,由于 AMM 的固定乘积曲线,越卖币价的变化越迟钝。而如果是做流动性,大户也不愿意放太多的币,因为如果未来币价上涨,自己在资金池的币会因为无偿损失而减少。
对于散户,如果很看好这个项目,觉得现在币价低,就可以直接在 AMM 中买,这过程中交易磨损最多也就扣个几百块。而如果觉得币价高,那就去挖二池,高效的屯币。
总之,二池提供了无偿损失、高 APY 挖矿收益、币价变化的三方博弈机会,项目方用几乎零成本实现了币价早期的快速暴涨暴跌。
治理代币是 Dao 理念的延续,币即权力,有的项目只要有币就能投票,有的需要持币到一定百分比。治理代币的存在利于大户不利于散户。
当大户免费拿到大量这部分的币,同时又认可它时,就会发动有利于该项目市值增加的提案,比如做大二池,或者联合其他项目方,使其他的挖矿支持该币,或者支持其他的币来挖这个项目,近期的案例就是 FTX 的 CEO 挖了很多 Sushi,然后用在 Sushiswap 上投票支持用自己的项目 SRM 来挖 Sushi,另一个就是波场的 Pearl,上交易所后该团队开始推用 Pearl 来挖 Salmon。
此时再回到本节开头,大户除了亲自下场挖矿,剩下的又有了新选择---机枪池。以 YFI 为代表,自动帮资金选择资金池进行「挖-提-卖」,实现了年化 20%-50% 的「中等」收益,但仍然远大于过去中心化交易所和钱包所提供的个位数借贷收益,以及发达国家现实中的接近零利率的理财。
挖矿+二池+治理代币+机枪池,实现了项目方可用更专心做项目,不需要做宣传、不需要实名、不需要找资本站台,接近零成本的让币价暴涨暴跌并且不用负责。币价暴涨暴跌吸引投机者交易,早期低流动性适合散户割大户,后期高流动性适合大户割散户。海量的 ETH 被大户从中心化交易所中提出来,投入海量的年化 1000% 的新项目二池,只去吃部分涨跌就达到了年化 20%-50% 收益要求。
在如今的新阶段,币圈实现圈内大循环。
对散户而言,「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他们希望三天翻倍,十天五倍,对五年百倍、三年十倍不感兴趣,DeFi 实现了散户的诉求;
对有信仰的大户而言,他们希望资产背后对应的团队持续作为,事业持续进步,并且接纳大户参与治理。他们愿意做时间的朋友,坚持资产本位,对价格波动不感兴趣。DeFi 也实现了大户的诉求。
正如同无论站在欣赏、批评、解读等各角度,《信条》都吸引了真正爱好电影的群体,DeFi 则吸引了真正热爱区块链的群体。
参考资料
《Uniswap:国王已死,国王万岁》
《重读 YFI 创始人 Andre Cronje 三篇博客文章:流动性挖矿怎样改变 DeFi 世界?》
《伦巴第街》
《盘点过去一个月 Uniswap 上的神币》
《押注百亿美元 DeFi 独角兽》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简介:X-Order是一家致力于发现拓展秩序的研究机构。 我们通过演化和复杂系统的视角研究拓展秩序,希望成为链接新经济与跨领域科学研究之间的桥梁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