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代观
2019年11月22日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历史发展就是如此有戏剧性,几周前区块链行业寒风瑟瑟,瞬间就被国家一个重大政策利好的释放给点燃了。而近期,各种监管的推进,主流媒体对不合规的区块链项目的打击,又让区块链行业的气氛快速降温……

在外部环境变化如此之快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为行业的未来多做一些思考。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在之前巴比特主办的乌镇大会上,X-Order 创始人 Tony 发表了题为 「从密码学社区到大国博弈」 的演讲。

本文顺着其思路脉络,我们在此仔细梳理比较了国内外在区块链领域的各种差异,试图找到更适合国内的发展模式。

“政策也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
**

差异 1:专利 VS 开源

根据《区块链关键技术专利态势白皮书》描述,截止 18 年底,全球区块链领域专利总量达到 8996 件,中国达到 4435 件。全球年均增长率为 276%,中国为 321%。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Resource:_《区块链关键技术专利态势白皮书》_

可以看到,如果光看 18 年这一整年,中国专利占到全球专利的 70%。从趋势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领域专利的贡献从 16 年的 27.9%,17 年的 46% 增长到 18 年的 70%。

来看看具体的公司:

从细分公司角度也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中国公司的比重和排名明显在迅速攀升,在专利研发方面,中国确实有很大的优势。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Resource:_《区块链关键技术专利态势白皮书》_

这里提一句关于最大的 Nchain,很有意思,这是 BSV 的公司主体,一直牢牢占据专利榜首。背后澳本聪的故事相信币圈诸位都很熟悉了。

拓展阅读:《来深入扒一把澳本聪》: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393655981280.htm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区块链专利领域的崛起,但另一方面,我们都了解区块链这一技术并不是一个学院派的产物,而是植根于深度开源社区文化:无数对其感兴趣的程序员加入到该项目,自愿为其贡献。

比特币是如此,之后的以太坊亦是如此,社区作为最重要的项目推动方参与到项目的贡献中。

开源文化的背后其实是极客对于某一需求极致的追求,以及他们形成的一种礼物文化。他们将完善软件看作一件可以建立自己声誉的事情。

这一点不得不承认与国内的文化大相径庭,很多老外的项目他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建立一个更好用的工具,为此愿意动用各种力量。而在国内则较少听到社区的概念,没有开源文化的环境,程序员都是为某一个公司而非一个项目在贡献代码。

不过,最近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好的迹象,我们引以为傲的国产品牌华为,发布了其最新的鸿蒙操作系统,他们在 github 上已经建立了一个项目库,准备逐步把系统进行开源,这是文化融合重要的一步。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开源运动的《圣经》——《大教堂与集市》的作者 Raymond 并没有一味强调必须开源。相反,他认为在一个框架下,开源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这套更适用于开源的标准框架见下:

  • 可靠性 / 稳定性 / 可扩展性非常重要

  • 除了独立的同行评审,没有其他便捷易行的方法验证设计和实现的正确性

  • 该软件对客户的业务非常关键

  • 该软件创建或运转一个公共计算或通信基础架构

  • 关键方法(或能够实现同等功能的方法)属于公共知识

这里并不想去争辩说究竟是把技术研发封闭成一个专利的做法好,还是说以开放的形式吸引大家参与贡献好。两者显然各有利弊,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那么对于一项技术来说,“老鼠”是什么?

应该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或是说可以帮助人类进化。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应该吸收专利和开源两种不同做法的优势,形成一种更开放的文化。这里的关键词在于开放,摒弃对抗,拥抱对方的优势来共同协作。

市场流 VS 技术流

可能有人会有些困惑,对于一个项目也好,对于一个产品也好,市场流和技术流到底代表了什么呢?

圈内人有一个用词叫做共识。

市场流的特点是把项目抛向市场,通过市场的各种博弈得出一个共识,这个市场当然不仅仅是指二级市场,而是面向包括政府,终端用户,合作方等各方的全面市场。

技术流是指说团队或是项目内部,或是项目相关的少数一些合作方对于该项目有共识,很多时候更偏技术。

可能是对于项目成功的理论模型的验证,但是这个理论模型一直在开发打磨中,并没有真正抛向市场接受市场的反馈。

本质区别是这两者的共识范围不同,共识强度也不一样经由市场打磨的共识范围更广,共识更牢固。

国内很多项目非常偏技术流,有这两种不同的“技术”形态,一种就是专注于技术研发,开发各种高大上的共识算法也好,治理,应用模型也好,但是实际只有理论的验证,并无大范围推广。

典型案例是传统互联网各类区块链项目的隔离状态,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科技公司如 BAT,在区块链领域号称有很多研发和落地场景,实际上都只是和单点的公司做了一些小型的 demo,而且这些对于区块链领域的研发应用并没有受到那部分真正热衷区块链技术的极客的认可。

币圈呢,更多是另一种“技术”形态:价格,价格还是价格。

19 年很多对于项目方的判定就变成了拉盘即正义,价格代表一切。当然币圈也有些非常致力于底层开发的技术项目,但是由于价格比较惨淡,被认为并无多大价值。就是这样两种极端的技术流造成了一种割裂,对立只会使得整体行业未来不确定性变的更大,监管难度也加大。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而“市场流”则完全不同,这些项目更开放的接受市场或者世界各方的交互,并不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

典型项目就是比特币。在全球范围内,正规军 (大部分的国家主权,政府部门,科技企业等)和游击队(无政府主义者,极客,黑客等)现在已经都认可了比特币的存在,或是说可能有些还没认为它合法,但至少认可它存在的合理性。

这个案例太特殊了?

那么来看下近期的 Blockstack,正规层面,他受到了 SEC 的认可,是第一个合法 ICO 募资的项目(当然也需要做一定 KYC), 在传统的币圈,也受到了社区一些人士的认可,有很多社区人员为其贡献代码,其本身就是 ERC20 的 token 形式。币安也为其协助募资并且上市。

不够?

还有 JPMorgan 的稳定币,还有博弈过程中的 Libra,交易所上有 Coinbase,最近新开了 Bakkt 交易量直线上升,还有合规发售平台 Coinlist 等等。这些项目也好标的也罢,无疑受到了更大范围内的认可,也意味着这些标的可以未来接触到更广阔空间的人才,资金,资源。

**
**

19 年很火的一个概念叫激进市场,在开源社区有个概念叫越差越好, 两者其实都推崇以市场的方式去解决产品,项目运作中的问题。

激进市场相对来说更极端一些,它广义表达一种理念就是设计出一种市场机制使得需要从市场上获得更多收益的人必须承担更多的成本。越差越好强调的是一种更多的与市场交互然后迅速迭代

这些便是所述市场流的精髓,也是更好的推进项目发展的方式。

“拥抱市场,拥抱未来。”

中国监管 VS 美国 (全球) 监管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图:__全球各国对于数字货币的监管

从上图可以发现全球各国的政府都没有对如何鉴定并且监管数字货币达成共识。大部分地区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可以成立持牌交易所,数字货币不能作为法偿货币。

可以看到,相比全球对于交易所有监管的尝试,而在这个领域,中国和印度两国是偏保守的。

在这个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当口,我们很容易拿美国来做比较,发现这两年美国在区块链监管政策方面是走的比较快的,伴随着政策变化,虽然还是禁止美国人参加大部分的 ICO,但是已经有了合规项目,允许符合 KYC 的人员参与。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同时有各类合规现货,衍生品交易所辅助。还推出了 Howey Test 等方式判断可适用监管范围,IRS 同时探索如何向比特币交易者收税等,逐步在形成一种区块链监管方案的生态。

回过头来看国内,自 17 年 9 月之后,政策方面是比较保守的,在合规化上,似乎亮眼的标的不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 1024 之后,市场已经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在国家对于区块链的高光定位之后,政策开始回暖。现在已经有合规公司在往各类方向探索,包括:

  • 央行推出 DCEP

  • 据天眼查资料显示,10 月 31 日,一家名为“国链数字资产交易服务(广东)有限公司”的企业在广东省肇庆市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一千万元。

  • 对于比特币挖矿,从原来的清理整顿已经逐步改为利用基础挖掘新产业增长点。

这些利好预示着一些良好的方向,但是身处币圈的我们都了解背后真正的痛点还没有被解决——优质的币圈项目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政策倾斜
其实很多优秀的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项目背后都有很强的中国属性,交易所领域可以看到币安和火币这两年迅猛的发展,新旧公链像 NEO、ONT、NERVOS 逐步涌现,跨链领域也有紧跟 Cosmos 的 Irisnet。
这种感觉就有点像当年的中概股,很多没有办法在国内上市只能跑去海外资本市场寻求融资。我们应该乘此机会调整政策,更多的利好这些对行业有实际贡献的项目。他们已经在传统币圈建立了自己的声望,如果有政策上的支持可能会成为下一个 Coinbase 和下一个 Blockstack,真正做到立足中国,放眼全球。

DCEP VS Libra

谈到监管和合规化,DCEP 和 Libra 是绕不开的两大话题。这两大暴露在监管众目睽睽下的项目,虽然尚未成功实施,但其初稿已经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大讨论,任何一个一旦推行实施,必定将影响未来监管体系的方向。

这两者其实无论从技术实现方案,背后治理结构,还是推行理念等方面可谓是千差万别。网上有不少具体比较分析其差异的文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学习。这边想说的是两点:

第一, 为何这两个如此不同的项目会放在同一个对话语境去对比?

第二, 如果形成对抗竞争的后果是什么?

对于第一点,这两个项目可以对峙的原因在于其代表了一种打破传统金融系统的新型金融系统范式,套用达里奥对于周期的说法,就是范式转移。

其背后是两个大国同样期望用数字货币方式来引领新的金融范式的意愿。之前也提到了目前全球的监管环境还未能完全适应数字货币领域新的变化,那么这两个项目的尝试成功与否将代表了数字新时代的话语权。

所以抛开项目本身的不同,他们所尝试的内容和方向是背后大国需要占领的战略高地。

第二点就要看到这两个项目本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演进方向。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DCEP 一定是一种高效中心化的数字货币解决方案,闭源,由技术人员集中内部研发。

而 Libra 代表了一种倾向于去中心化(至少意愿如此)的社区化协作的数字货币解决方案,社区会不断对其代码对其治理有各种贡献(我们可以看到纯白矩阵开发的基于 Move 的 IDE 工具)。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如果说我们认可未来数字货币一定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那么现在就是站在分叉路的当口。

复杂经济学告诉我们路径依赖的威力,一旦其中某条分叉路径被证明是可行的,可能会导致一种最终锁定的状态,从而成为未来的标准。

总结

比较了这些国内外区块链领域发展的差异,我们会发现有两个关键词:

第一是开放。无论是专利 / 开源,还是与市场对接,我们需要的都是保持更开放的心态,可以真正的拥抱两种完全不同行为方式的优势。就像币圈一直争论的 CEFI 和 DEFI,更好的可能是个混合体,最后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以达成最大化的共识。

第二是金融,这一点尤其是在 DCEP 和 Libra 的博弈中可以发现,未来的金融体系的标准可能会被改写。

这里引用万向区块链肖风说的一段话:他认为在传统全球化金融市场,中国在竞争中实现「大超车」相当困难,但区块链创造了一个与传统全球金融市场平行的「新型金融市场」,虽然新型金融市场还处于微小和脆弱的阶段,但其潜力和增长速度极快。「随着这个市场的发展和发育,中国有可能成为领跑者,甚至影响规则制定,在竞争中具有先发优势,最终成为新金融领域的赢家。 」

迎接开放式金融的全新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准备好。

——END——

周期系列文章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千年避险史 | 周期观察

新周期?比特币未来的四种可能 | 周期观察

市场、经济与周期(上)| 周期观察

市场、经济与周期(下)| 周期观察

火花访谈系列文章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Dimension:数据属于人民 | 火花访谈

我们想在 Libra 上做一个“送水”的人|火花访谈

虚拟身份在未来将成为人们的资产|火花访谈

发现社交网络数据中的金矿|火花访谈

庞氏研究系列文章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穿透庞氏的迷雾,寻找价值的曙光 | 庞氏研究

一文带你推演庞氏骗局的发展及生命周期 | 庞氏研究

模式币原理剖析及防范指南 | 庞氏研究

写在后面

X-Order 是一家致力于发现金融拓展秩序的投研机构,希望利用机器学习、区块链和通证经济,发现最前沿的开放金融创新。

我们创造原创内容,并把内容翻译成英文推送给国外的社群。如果你对开放金融、知识图谱,图数据网络感兴趣,愿意一起来写文章,做翻译,或是和我们交流,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手微信。(小助手微信:DaiGuanXorder )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更多关于 X-Order 的信息

微信公众号:代观

官网:http://xorder.ai/

Medium:https://medium.com/@xorder

X-Order

找寻有想法的你

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顾岛: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评论0条

代观

简介:X-Order是一家致力于发现拓展秩序的研究机构。 我们通过演化和复杂系统的视角研究拓展秩序,希望成为链接新经济与跨领域科学研究之间的桥梁

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