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由国外网站 Complexity Labs 上的《Complexity
Economics》视频教学课整理所得,是该系列的第二篇。本文主要讨论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想进行深入学习的朋友可以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
Youtube 参加更多课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支撑主流经济学背后的理论进行概述,并试图理解其基本运作原理。也许在此之前,你已经听过了不少人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批判,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流经济学的框架是很肤浅的。实际上,这些局限本质上是系统性的,它们是经济学基础架构的一部分。
因此,本文将主要介绍为什么传统经济框架是如此运行的。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真正了解其局限性所在。
要想真正理解这背后的本质,关键在于理解“线性系统理论”,所以本文将用较长的篇幅讨论这部分。虽然这部分内容可能听起来较为抽象和理论,但如果你能够很好的吸收和消化,它将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主流经济理论的内部运作原理。
主流经济学理论
我们首先需要注意:主流经济学希望成为一门准“硬”科学,而不是所谓的“软”科学——如社会学或人类学。实际上这不难理解,因为经济学是由数学形式语言所支撑的。
通过数学语言,在经济学的逻辑框架内,一切都可以被证明是正确的,或是相关的。这种严谨性赋予它们所谓的“硬”。严谨的数学证明和方程是现代科学中检验的黄金标准,主流经济学尤为需要这种标准。在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主流经济学采用了一个特定的理论体系:线性系统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是由牛顿提出的一个数学建模体系,在三四百年前的经典物理学发展中完善,构成了所有现代科学的支柱。同很多科学领域一样,经济学在 19 世纪采用了线性系统理论体系,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抽象、强大的体系。
通过该体系形式化的理论,你可以运用相当高级的数学工具,比如支持经典物理学的线性代数,微积分,微分方程等。简而言之,如果你希望你研究的科学能在 18—20 世纪受人尊敬,你就必须采用线性系统理论。而经济学在当时就是这么做的。
形式语言
线性系统理论是主流经济学背后唯一的形式语言。如果你想要正式提出一个经济学理论,那么线性系统理论就是你必须选择的。因此,一切描述都必须符合这种形式语言。
形式语言的字母和语法支持有效表达式,有些事情你可以形式语言编译表达出来,但也有些事无法被编译的。比如,尝试用像 C
++这样的编程形式语言来描述内疚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形式语言设计出来并不是为了编译或表达情绪的。
线性系统理论
从本质上讲,线性系统理论研究的是封闭系统。它根据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转换来描述系统本身,因为封闭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守恒。这是经典物理定律,也被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这种变换可被数学函数表达。该函数的代数变量是被转化的能量或物质,其守恒状态或其不变性由等号表示。
当我们把上述因素放在一起时,就得到了一个等式。方程是不变性变换的数学表达式,同时它也描述了所谓的负因果关系,即每次在等式的一侧增加变量时,另一侧必然减去相应的数量,反之亦然。这是绝对必要的,否则就会破坏转换的守恒原则,这就是负因果关系的定义——两个相关的变量在相反的方向上发生变化。这创造了一个不可简化的结构,你可以在此之上建立一个完整的方程框架,而负反馈循环是封闭系统的解,系统内的一切加总必将为零。这种性质被称为可加性,它是线性系统的主要条件。
封闭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用线性系统理论,你必须定义一个封闭系统——此系统的目的旨在证明该系统内存在一种均衡,并且该均衡是负反馈循环的。主流经济学通过定义供给和需求等均衡点将经济学与线性系统理论相结合,这是理解它为何是如此运作的关键,因为一切都必须回到这种均衡。其他一切都是建立在这种平衡之上并由它定义。总之,一般均衡理论是将主流经济学同线性系统理论结合在一起的关键。
均衡是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衡决定了整个经济学研究方法。研究者通常会假设存在一般均衡的状态,然后研究是哪些规则控制着个体的行为,才导致了这种均衡。如果你能通过这种方法,找出一个理论来解释均衡,你就能创造出一个基于闭合形式方程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主流经济学主要目的。
这意味着主流经济学不会追问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人们做了什么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正相反,由于主流经济学研究假设结果是均衡的,所以它只能朝过去研究。即假设存在一种均衡,然后找出个体的哪些行为是支持这个结论的。但是,这种研究思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在我们搜集真实的人类行为实验数据前,它已经限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这种限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将在未来的文章中讨论。
独立行为者
我们接下来讨论主流经济学中的个体模型。
主流经济学有时被认为是研究 “理性 – 个人主义 -均衡之间的关系”,因为研究者需要对独立经济个体进行建模,以便得出一般均衡的情况,这样才能使模型同线性系统理论兼容。这通常被称为理性预期或模型一致预期。因为为了获得封闭形式的线性解,模型中的所有因素最终必须加总为零。
因此,个体必须以理性的方式行事——思考和行为具备一致性,纯粹考虑自身经济行事,不考虑外部生产者和供应者的情况。以这种理性的方式行事,我们可以在模型中得出其负反馈循环,模型也将成立。
在主流观点中,经济个体被定义为理性行动者,也就是说,个体会理性的取舍
。其中,理性抉择被定义为,个体会根据一些一致和独立的标准在所有可能的选项中,选出最优策略的过程。每个个体按照自己明确的偏好,不断重复这种理性决策,相当于每个个体都在执行一种优化算法。
我们将在后续内容中讨论这种理性人模型。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这些都只是预期模型。即不是说个体如何行动的,而是说个体应该采取理性的抉择,以达到我们的一般均衡。
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主流价值理论。在主流经济学中,经济价值是一个明确定义的单一同质变量。它衡量一项商品或服务给个体带来的好处,这也被定义为效用。效用是对某些商品和服务的偏好的衡量标准,它是理性抉择理论重要基础概念。
在经济学和博弈论中,效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消费者对某个商品的满意度。商品,是一种用于满足购买者需求的产品。由于人们不能直接衡量商品或服务的价值,满足感或幸福感,因此,经济学家设计出了一些方法,用可以衡量的经济选择来表达和衡量效用。效用,被定义为人们为不同的商品支付不同的金额的意愿。
这主要取决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一个商品的供需比。无论市场是否是竞争的,许多新古典经济理论都将商品的价值等同于价格。因此,所有产品都被视为商品。如果某个产品没有市场来定价,那么它也就没有经济价值。这很显然是经济价值的外在公式化。总而言之,价值是相对的,它与稀缺性和竞争性有关。
市场失灵
这里并没有提到产品的内在次要价值,原因是并没有真正的方法来定义产品的次要价值,或是将其转换为主要价值。因此,这种价值公式将主要经济价值与次要支持价值一分为二。如果某些产品没有效用,也就是说,对某些个体没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那么它就无法被其正确地纳入经济体系中,通过市场进行交换。
在这种价值公式引导下,产品被分为两类。一种是满足自由市场的所有要求。另一种则并不满足自由市场的要求,它们必须通过政府政策的管控来流通。
这种情况下,因为产品的次要值没有直接的效用,政府需要为此类商品提供市场无法提供的次要价值评估机制,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根据产品的直接效用对某些东西进行估值,会导致远非最优的社会结果,因为产品的次要价值并未被市场考虑在内。
外部性
这种二分法引出了外部性的概念,即价值从主要经济领域的效用中,转移到尚未建模的次要价值中。由于其在市场机制之外,很难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所以被称之为外部性。
外部性既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很显然,社会需要更多的正向影响而非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来定义这一组关系,来量化这些外部价值,并将它们重新接入之前的经济均衡等式中。
通过考虑效用,将外部性因素纳入价值模型中,最终结果是市场变得依赖于监管。尽管次要价值并不在我们设立的模型和市场系统之内,但它又是基于市场而存在的。如果没有监管,整个模型就无法有效,但监管又是一种人为的机制,增加了系统的摩擦成本。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价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也是所有经济范式的基础。经济学框架如何定义价值将产生重大影响。
交互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主流经济模型中个体之间的交互。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关键考虑因素是,在个体追求其有价值物的过程中,他们将不可避免地进行交互。他们如何进行交互对整个模型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主流经济模型中,由于模型必须是线性和可加性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互受到了极大限制。可加性意味着整体只能是部分之和。在瓦尔拉斯经济学体系中(主流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宏观属性必能由微观属性推衍得出。
个体之间的所有交互都需要趋于一个稳定的均衡。可加性交互在博弈论中被称为零和。零和交互定义了个体之间交互可能产生的结果。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所有参与方的收益和损失加总永远为“零”
,这就是个体之间的零和博弈。
如果通过新古典范式得出结论的话,我们会发现组织外部个体和内部个体之间的关系被定义为零和。这其实有些反直觉,因为我们通常将组织视为协作的形式。但是通过创建一个层次体系,其中任一个体的收益和损失都将与层次体系中另一个个体的收益和损失相抵消,我们将再次得到一个零和博弈。
因此,一个组织的模型也只能被定义为各部分之和。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意味着可加性原则成立,且线性模型是有效的。由此可推出,组织存在的主要原因仅仅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
当然,在博弈论中,个体之间还存在另一种可能的交互,即所谓的非零和。通过非零和交互比如合作或者干扰,组合系统中的总价值会因个体之间的交互关系而增加或是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总。它是非加性的,也是非线性的,与一般均衡理论无法相容。
因此,主流经济模型只能帮助我们对一种类型的交互进行描述和建模。如果仅仅通过这种方法来分析,任何能够增加或减少组织整体价值的交互,都无法被准确的公式化。
制度
为了解释经济体内宏观层面的规则或组织,需要假设经济模型中的个体都是个人主义的。基于此,经济学中假设经济现象可以通过加总个体的行为来说明。任何形式的宏观层面结构或组织,总是被视为完全可以从微观层面现象中衍生而来。个人主义并不仅适用于经济学。它被用于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并给出了线性解决方案。
主流经济学的方法最终导向了有效市场假设的观点:没有外部干预导致的摩擦,市场将始终公开透明,且宏观资源分配机制最优,这也被称为帕累托最优。为了实现这个所谓的有效市场,每个个体都必须是价格接受者。这种情况下,每个个体可以交易的条款不受他们自己的行为影响。这些条件只能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
因此,这个模型只能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有效,而完全竞争市场很显然只是市场的一种类型。但在这种范式内,完全竞争市场总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任何市场,只要偏离这种自由市场,都会被认为不是一个有效市场。而且,这些偏差被认为是源于外部因素,它们增加了系统的摩擦。
根据这个逻辑推导出的结论,该模型不仅描述市场,更能描述所有经济组织。如果没有外部摩擦,比如所有形式的交易成本,贸易壁垒,政府保护,社会规范等,那么所有经济组织都将趋向于完全竞争市场。因为个体总是试图增加他们的经济回报,而组织只不过是他们各自部分的总和。这个框架只能说明组织同市场一样,组织中的个体参与交换同任何其他市场都是相似的。
发展
最后,在我们关于主流经济理论的讨论中,我们将研究它为分析经济动态所呈现的模型。首先要注意的是,因为它是基于线性系统理论,我们总是会得到一般均衡。平衡是一个停滞点,一个静态点。由于模型中的所有个体都是相关的,且加总为零,并保持不变时,模型的动态变化就很难被呈现出来。最终结果是模型内部没有任何因素可以让我们描述整个系统的发展。
经济中的任何变化都将涉及一段非均衡时期。但在主流经济学体系内,我们无法用既有的形式语言来描述非均衡。非均衡状态在这种语言中根本就不存在,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将变化归因于外部因素,定义它们不属于系统,比如自然灾害,社会动荡,技术创新,文化因素等。
我们只能简单地说,这些外部因素打破了系统的自然平衡状态,然后说明系统将如何再次回到平衡状态。这就是主流经济模型允许我们做的事情,它们不允许我们将经济视为一个由于内部驱动而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
如果我们无法真正探讨整个系统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其环境中发生变化,并且我们只关注系统内部,那么我们是在分析建模——我们将根据系统进程来定义变化和增长,这是 GDP 的指标所代表的经济活动数量。很简单,增长将被定义为更多的经济活动,更多的系统生产量。这是定义我们在经济中的整体目标的一种方式,我们将其定义为使用有效的手段来获取有价值的结果。
小结
形式语言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机制,它们的高抽象性赋予它们很大的能力。但相应的,它们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危险,因为它们可以系统地阻止我们去发现某些事实,这些事实在没有主题的情况下可能是非常明显的。与所有建模框架一样,线性系统理论有其成功之处,也有其不完备之处。它的应用有好有坏,许多其他科学领域已经认识到线性系统理论的优势和局限性。
我们可以将物理学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自从 20 世纪初广义相对论以及后来的混沌理论的发现后,人们更充分的认识到了古典物理学建模框架的局限性。现代物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发展和融合了线性和非线性方法,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它们。
理论就像帮助我们描述世界的工具,追问工具正确与否是没有意义的。更值得讨论的是,我们使用的工具是否适合我们当下的目的。锤子适合于将钉子钉入木头中,但不适合钉入螺钉。因此,工具是否合适与我们试图使用的功能有关。应用于经济学的线性系统理论为这种非常复杂的经济现象提供了很多见洞见。
但像所有理论一样,它有优势,也有局限。毕竟,它为发展先进工业经济的庞大协调机制提供了理论框架。在很多方面,这都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因为线性系统理论使我们发展到了工业时代的重要阶段。但是,如果我们想尝试描述像经济一样非常复杂的东西,我们将需要不同的工具。然而,主流经济学有点像被唯一的研究工具所绊住了。
正如经济学家 Eric
Reinsert 所说的那样:我们当下所处的情况,同马克吐温说的一样——手里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这就是经济学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说:这儿有一个现实世界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使用什么工具?我们现在试图使用相同的工具来解决所有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简要概述了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内部运作机制,并讨论了如何将线性系统理论框架应用于经济分析。它将经济界定义为一个封闭系统,其核心结构是供需之间的一般均衡,这种均衡常被定义为“理性
– 个人主义 - 均衡关系”。
我们讨论了这种理性个体行为——个体孤立地做出一致的选择。我们还讨论了个体之间的零和交互,以及个人主义如何将任何制度概念导向到纯粹市场机制,这被认为是分配宏观规模资源的最佳方法。
最后,我们讨论了线性系统理论如何为经济动态提供一定的观点,即将外部因素和经济发展的变化看作是系统总吞吐量的增加。
全球经济处于一个快速的,根本性的变革状态,包括技术基础设施和社会结构。随着工业时代组织系统生命周期的结束,我们正在迅速建立一个新的后工业化,全球化的服务和信息经济。这些主要的结构转型,正在越来越多地揭示我们的主流经济理论的局限性,提醒我们需要新的模型。
我们将在后续内容中继续讨论这个问题,探讨一些正在重塑 21 世纪全球经济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并亟需更多可以替代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未完待续
译者:Shawn
编辑:Eva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写在后面
X-Order 是一家致力于发现拓展秩序的初创企业,希望利用机器学习、区块链和通证经济,让微小的创新都可以被世界发现。
我们创造原创内容,并把内容翻译成英文送给国外的社群。现诚挚招募有相同兴趣的志愿者,和我们一起写文章和做翻译,有兴趣的小伙伴一定要让小助手知道啊!(小助手微信:DaiGuanXorder
)
更多关于 X-Order 的信息
微信公众号:代观
Medium:https://medium.com/@xorder
X-Order
找寻有想法的你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简介:X-Order是一家致力于发现拓展秩序的研究机构。 我们通过演化和复杂系统的视角研究拓展秩序,希望成为链接新经济与跨领域科学研究之间的桥梁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