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数字金融蓝皮书:区块链技术正逐渐融入金融机构核心业务

01区块链
2021年06月21日

2021年6月5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数字金融蓝皮书:中国数字金融创新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参与了本书的撰写,零壹财经创始人柏亮担任本书的联合主编。

区块链将在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区块链技术将逐渐融入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助力金融机构赋能数字经济

蓝皮书指出,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简化金融机构的操作流程,提升经济服务的效率,实现与更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区块链在数字金融领域的相互保险、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跨境支付、银行征信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场景实现,这一技术对金融领域重构信用体系起重要作用。国家也给予高度重视,明确表示将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及自主创新的突破口。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对于区块链的具体应用还局限于表面,区块链技术也还不够完善,很多金融机构还处于观望和试点的状态。不过区块链技术仍在不断创新发展,未来经过大量的尝试和应用,这一技术有望实现在银行、保险、征信、贸易等更多金融贸易场景的落地应用,区块链技术也将逐渐融入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中。

具体来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创新不断驱动金融机构做出改变,越来越多的转型需求产生。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分布式网络、不可篡改数据记录形式等特质抓住了很多金融机构从业者的眼球。区块链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各类机构之间进行安全数据共享,以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及机构间的共赢。

总之,区块链技术作为未来数字金融发展的关键技术,其在金融行业的深度应用能够在技术架构、运营体系、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参见《数字金融蓝皮书:中国数字金融创新发展报告(2021)》p169-17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6月)

关于「数字金融蓝皮书」

蓝皮书以「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研究目标,以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为主题,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治理创新四个层面论述数字金融的发展和治理,分析国外数字金融发展态势,强调和突出理论性、实证性和实践性。

在蓝皮书中,数字金融被定义为,持牌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协作和融合打造智慧金融生态系统,精准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目前主要包括数字货币、数字支付、互联网贷款、数字信贷、数字证券、数字保险、数字理财等金融业态。

2019年以来,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特点是,数字金融行业整体回归合规经营,金融科技赋能数字金融取得新成效,数字金融模式创新亮点纷呈,互联网巨头在金融必须持牌经营的严要求下谋求转型,监管科技提升了数字金融的治理能力,我国数字金融的监管框架和体系逐渐清晰。

未来数字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

1 数字金融监管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和「数智化」;

2 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拥抱监管稳步推进上市;

3 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商业模式将重塑;

4 数字技术加速我国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5 数据合规使用将成为我国数字金融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6 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和场景继续扩大。

科学把握发展趋势,蓝皮书提出引导数字金融回归本源、理性发展,监管层要构建更加强大的线上监管平台,政府稳步推动数据有序开放共享,防范「大而不能倒」的市场风险,更加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断完善以数据体系为重点的金融基础设施。

蓝皮书还收录了全国研究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专家学者的报告,深入探讨了数字金融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新治理和新趋势。

其中,理论篇综述了数字金融的总体研究情况,以及金融科技惠民利企、监管科技等研究情况;技术篇梳理了数据融合安全应用、普惠金融智能化、区块链应用和金融风险技防能力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模式篇分析了非接触金融服务模式、数字货币、金融科技投融资、银行业金融科技等情况;监管篇研究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实施情况、数字金融监管框架建设、网贷平台治理、中国版监管沙盒等情况;借鉴篇分析了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美国数字金融模式、荷兰监管沙盒实施情况,以及国外数字金融监管政策和框架。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来源:01区块链 原创
#蓝皮书 #区块链 #金融

评论0条

01区块链

简介:零壹财经旗下,区块链与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知识服务机构。

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