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前高盛合伙人 Michael Novogratz:应该像华尔街评估 Facebook 那样评估以太坊

Unitimes
2020年05月11日

原作者:Nick Chong

编译者:Unitimes_David

对于加密货币,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或资产负债表来很好地了解它们的内在价值。这让沃伦•巴菲特等华尔街保守人士很难涉足比特币和加密货币,他们往往通过贴现现金流 (DCF) 来分析自己的投资。

但根据对冲基金经理 Mike Novogratz 的说法,以太坊的美元价值是基于网络效应的概念——网络效应是一个经济概念,即网络的价值取决于有多少人使用它。

以太坊 200 亿美元的市值背后是什么?

在过去十年中,加密货币形成了数十亿美元的市场资本。根据 CryptoSlate 的排名页面[1],目前有超过16种数字资产市值超过10亿美元,55种数字资产市值超过1亿美元。

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高估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仅仅几年的项目怎么能值这么多钱呢?

至少对以太坊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网络效应。

前高盛合伙人 Mike Novogratz 与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Joseph Lubin 以及 Forkast.news 的 Angie Lau 在近期举行的 Ethereal Virtual Summit 的一场 Panel 小组讨论时发表了上述看法。

Mike 认为,以太坊获得 200 亿美元的市值是基于该区块链网络聚合了不同的用例,比如 DeFi (去中心化金融)、企业应用和稳定币等,使该网络获得了大量的用户,这就产生了使得其价值成倍增长的网络效应。

这推翻了2018年期间许多人认为以太坊之所以有价值只是因为其促成了诸多ICO (首次代币发行) 的观点。

Mike 进一步解释道:

“以太坊的叙事之一就是,我们可以像对待 Facebok 那样来评估该网络——你获得的网络效应越多就越好,就像 Tether 转移至以太坊网络将更多的用户带到了该网络中那样。”

Mike 表述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通过以太坊网络和 ETH 代币本身的新用例来吸引更多的用户,而不是仅仅通过这种加密货币来作为投资选择,这是以太坊网络已经并且将继续获得价值的方式。

ETH 可能也是一种价值储存手段

Mike 的主要观点为以太坊是一种网络效应,但他认为以太坊 200 亿美元的市值中也可能有一部分来自于这种加密货币作为潜在的价值存储手段。Mike 说道:

“所有其他加密货币 -- 其中以太坊最为重要 -- 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提供真正的用例...然后,它们的价值将是作为一种价值存储手段。”

关于这一点,Mike 没有详细说明,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ETH 有自己的稀缺性机制,这可能使其成为一种长期的价值储存方式,而且可能类似于货币。

比如,David Hoffman 和加密货币基金 Mythos Capital 的 Ryan Sean Adams 认为,以太坊有着3个核心支柱[2]对其生态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每个支柱都代表了以太坊区块链的核心机制,同时也带来了 ETH 的需求和稀缺性:

锁定在 DeFi 中的 ETH:随着 DeFi 的增长,越来越多的 ETH 将需要被锁定在智能合约中充当抵押品;

在 Eth2.0 中质押的 ETH:当 Eth2.0 阶段0 (信标链) 上线时,投资者将能够质押他们的 ETH 资产并获取收益。这将减少流通中的 ETH 数量,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带来加密领域中巨大的经济转变;

销毁的 ETH:根据一个受欢迎的以太坊改进提案 EIP1559,一部分 ETH 将被销毁,也即为每笔交易支付的 ETH 费用将永远地从流通中销毁。

--- END ---

参考链接:

[1]https://cryptoslate.com/coins/

[2]https://www.unitimes.pro/p/p/957604ddb56b45ad987579f7d62ac27d

[3]https://cryptoslate.com/michael-novogratz-we-should-be-valuing-ethereum-like-wall-street-values-facebook/

[4]https://bankless.substack.com/p/the-fundamental-value-proposition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评论0条

Unitimes

简介:全球视角,独到见解

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