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唐晗
对话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 吴志峰;CBX研究院院长 谷燕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蔡凯龙
“现在以传统货币战争的方式来想象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货币战争,这种思路本身就有问题。所以咱们不要过度考虑数字货币时代的争霸,现在还早,这也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想做就能做到的。”
本周三,碳链价值与吴志峰、谷燕西、蔡凯龙三位老师一同进行了一场关于Libra的深度对话,从Libra的未来发展,谈到G7对Libra的监管以及e-money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前景,最后三位老师又对中国当下应如何应对数字货币的大趋势各抒己见。以下为对话整理的文字内容,希望对关注Libra的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7月份的两场听证会。在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听证会上,国会议员们分别从隐私和金融系统安全的角度表示了对Libra项目的担忧,并进行了尖锐的质询,而马库斯的应对则显得模糊不清 。有议员问他:“Libra究竟是货币、证券、基金还是商品?”而马库斯则犹豫地回答道:“它是……一种支付工具。”从马库斯的回答来看,Libra对自身似乎缺乏一个明晰的定位。而在某个议员质疑其背后100%资产抵押、问他“Libra的资产存储在哪儿”的时候,马库斯回答“存在银行”,但却无法回答究竟藏在哪个银行。此外,国会议员们担心Libra的假名系统令其沦为洗钱和金融犯罪的工具,担心Libra项目成为Facebook攫取用户金融隐私的工具,担心Libra的出现给金融界带来比华尔街更大的金融风险。对于这些问题,马库斯并没有做出积极而清晰的回答。
整场听证会下来给人的感觉是:Libra似乎缺乏对自己清晰的定位,以及缺乏足够的准备工作和商谈接洽(连自己资产储存在的银行都没有谈好)。再加上国会议员们咄咄逼人的质询,甚至有几个议员明确劝说要Facebook叫停Libra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Libra的推出转向悲观。有些人还认为,即便Libra能够上线,它最多也只能做成中国的支付宝。对此,各位嘉宾老师们怎么看?
吴志峰:Facebook的Libra在国会答辩以后确实存有很多的质疑,也带来了一些悲观情绪,大家从比特币的价格上就能够看出来。但是我要说的是,大家需要用一种更专业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事情。
首先,Libra在国会被怼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说是正常的呢?数字货币或加密货币出来以后,其实监管层面一直没有太明确地回答,传统金融体系对这个数字货币怎么看这个问题。反而是在Facebook推出Libra以后,监管层才真正的跳出来的。也就是因为Facebook的体量,才使得密码货币进入了主流的金融圈子,并且要直接面对监管的质询。
所以如果站在这个已经有几百年的这个传统金融体系角度,突然来面对一个新生事物,他发出一些质疑的声音或者甚至阻止,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我觉得从这个答辩的过程来看,传统金融这种阻力倒也不是十分的大,至少比我预想的还是要小。如果从国会议员担心的问题来看,主要还是对Facebook本身,尤其是对隐私保护的不力有很多的质疑,其他方面诸如投资者保护以及洗钱和反恐融资的担心,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阻力或者质疑,是很正常的,不需要过分担心。
另外一方面,经过这个听证会后,事情反而比我原来设想的要乐观。我觉得Libra经过这个质询,以及在各个国家跟监管层面的这种沟通之后,通过重重阻力,将会有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谷燕西:我认为马库斯对国会的回答过于简化了。其实这个项目包括稳定币和一个底层的,支持这个稳定被流通的系统,也就是底层的清算网络。如果把这个项目从现实中的货币以及支持其流通的系统来比较的话,你就会看到这个项目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威胁是非常大的。
现在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支持自己法律流通的清算系统。所以每个国家的法币都在自己的清算系统上流通。如果各个法币之间进行兑换,那么就需要一个单独的中心化的系统来完成这个清算工作。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SWIFT。相信每个在银行做过跨境汇款的人都会注意到,银行为此收取的服务费用中的一项就是SWIFT费用。而且这个费用还不低。
Libra项目提供自己的底层清算链和和在这个链上运行的稳定币。这两者同一开始就是全球性质的,跨国界的。所以这个系统如果一旦运行起来,他就一定会同各个国家的法币及其流通系统产生竞争。所以这个项目全部(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支付系统。这个项目切入点之一会是各国之间的法币兑换,所以首当其冲的一定是SWIFT。
另外,这个项目产生的影响绝不只限于跨境支付。这个协会的会员如果在链上使用这个稳定币,开发了一些特别受欢迎的应用,那么一定会导致现有的各种货币流向这个稳定币和这个清算链。所以这就一定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商业银行中的存款流向这个稳定币,流向这个区块链。而且用户在这条链上进行彼此的用这个稳定币的支付,那么对银行提供的支付功能也就不需要了。所以这个项目在运行起来之后,一定会对商业银行产生非常大的冲击。
这些潜在的冲击就足以引起全球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国中央银行的重视了。因此这个消息已公布,就马上引起全球金融监管的反应。其中一些可以说是非常严厉的。除此之外,这个项目还会对证券行业产生影响。在这里就不多提了。
总之,这个项目绝不会仅仅像是马库斯说的那样一个支付系统。
蔡凯龙:我对这个问题主要观点有三个:
马库斯的回答故意回避,其实Libra就是货币,他这么回答是避重就轻,因为不想碰到国家最核心的发币权。
2. Libra看起来悲观, 但是我也相对比较乐观。
3. Libra不可能只做成中国的支付宝。
首先涉及到数字货币的定位问题,数字货币一般被认为是商品、货币和证券的混血。学界对其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比特币更多的是商品属性,其他数字货币更多的是证券属性,比如ICO、STO等。Libra如果从货币学原理来看,它根本就是一个货币,而货币天生就是跟货币和国家相联系的。如果承认是货币将吸引更多的目光,所以马库斯故意回避是有原因的。
第二个是比特币的价格下跌,Facebook在季报上警告投资者Libra不一定能够成功,大家看起来比较悲观。但是我个人相对比较乐观,因为这个Facebook发布这个季报跟警告投资者是有它内部的原因的。
这个跟Facebook的互联网做法有关。互联网企业就是高举高打,大张旗鼓,但是真正做金融的公司,大家都是比较低调的。像JPMorgan和高盛,他们在做这个数字货币的时候,尽量不要去高调地引起监管的注意,还是在私底下把工作做好。那Facebook的是用互联网的做法去做这件事,从他们自己官方的反应可以看出,其实他们也没有料到Libra出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一起,经过从白皮书发布到现在这么多天的持续发酵,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现象。讨论的声音从学界从业界,从币圈到金融圈、互联网圈,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Facebook这种做法有好有坏。这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但是也会把自己本身公司的业绩跟Libra未来的发展连在一起,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成功的话,那当然好,如果失败的话,那对Facebook影响很大。而且Facebook在Libra里面,他只是一个发起者,不是真正的决定者。那么,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说,Facebook这时候出来做一个切割和保护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并不认为因为Facebook在季报中发出警告,就应该对这件事感到悲观。
第二,如果在美国呆久了,你就知道,国会就是一个政治博弈场所。他们不管什么议题都会争论。民主党、共和党,只要是另外一个党派提出来的,他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讨论,如果是大家都非常关注,那就开听证会,包括像以前交易所,数字货币,ICO开了非常多次的听证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不一定说开听证会就表示会反对。国会内部斗归斗,但他们在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维护美元的霸权上是有共识的,所以他们不是一味的反对Libra,他们其实只是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方式设计和推行Libra。
什么叫做更好的方式呢?比如说减少对现有美元体系的挑战。如果能够把AML、反洗钱、反恐使用Libra监管上去,那他们就更加放心了。所以这个不是说反对,而是一种很正面的一种讨论。
其实我们钥匙真的要看监管态度的话,真正重要的不是国会,而是美联储。美联储目前在这方面表面上相对中立,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支持。实际上,Libra在推出之前就一直跟美联储保持着紧密的配合,花了很长的时间跟美联储去沟通。只是因为国会的压力比较大,所以目前他们表现的比较中性而已。
至于Libra会不会做成中国的支付宝,我觉得不可能。市场上像中国支付宝这样的产品太多了,比如说Paypal、VISA,他们甚至是全球范围内,而不单单是中国范围内的。小扎的情怀和理想肯定不仅仅限于普通的支付,或者说限制在一个国家的支付。再加上他们有如此庞大的资源,我觉得做成支付宝不太可能。
相比起美国政府,G7表示出了对Libra更大的担忧。在已经开完的G7财长会议上,G7 财长和央行行长都认为 Libra 等项目可能会影响货币主权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要求实施最高的金融监管标准;在拥有正确的监管框架之前,不允许Libra类似项目发布。
其实,Facebook最开始声称自己要推行数字货币项目时,许多人猜测这是一个锚定美元的稳定币。但出人意料的是,Libra的白皮书却声称其锚定的是一篮子货币。不少人士分析称,Facebook之所以锚定一篮子货币,其目的是为了在全球其他地区,例如欧洲这样的地方推广使用,给Facebook留下和全球其他政府谈判和回旋的余地。但就目前的结果看来,Facebook并未赢得G7的信任,G7对Facebook仍然保持着高度警惕。
各位嘉宾如何看待G7对Libra的一致警惕?Libra最后会成为美元在数字化时代推行霸权的工具吗?经过层层博弈,它最后有可能以美元稳定币的形式推出吗?
吴志峰:G7监管,以及成立相应的监管小组,首先这种方式我是很赞同的。
其实各个国家对于新生事物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应该成立一个研究小组来研究它——我甚至认为这种方式比美国国会的这个质询要更好一些。因为美国国会的质询是一种以案例的方式来来做的,那么议员们(尤其是众议院的议员们)在提问的时候知识储备可能不够,所以他理解不了这种新生事物。成立一个小组以研究为支撑,可以对这种问题更有针对性,也更实质,也可以要求Facebook给出更有针对性、更详细,甚至带有一些论证性质的答案。所以我赞赏这个G7成立研究小组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那么第二点是G7现在的考虑跟美国包括国会议员、美联储的考虑,首先还是一致的。针对数字货币的投资者保护,对于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基本考虑,这是第一反应。然后是考虑到Libra对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的冲击,这个是第二层考虑。我想这两层考虑是优先的,这些都超过了对所谓货币战争,或者是美元霸权,或者是在美元在数字货币的霸权的考虑。
所以首先要考虑第一第二的问题,然后再去考虑所谓的货币战争和和霸权的争夺。另外,对于数字货币霸权的争夺,当然未来是一个非常大的战场,但是这个战场并不是说每个选手或每个国家都有资格去参加战斗,有的国家甚至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是没有资格来参加这场数字货币战争的。
货币是融合了军事、经济、政治各个方面于一炉的一种事物。货币的斗争是综合实力斗争的最高形式,一个国家可以在军事上做的很强大,在经济上做的很强大,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在货币就能够为全世界所接受,所以说货币才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个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参与的,大部分国家想都不要想。
由于单一国家货币充当世界货币,都会遇到所谓的特里芬难题,那么我想在数字货币时代,也同样遇到这个问题。所以在数字经济时代,以单个货币来充当未来的世界货币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这也是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希望把这个问题留给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留给密码货币时代,所以我们希望未来的密码货币是一个超主权货币。这个超主权既可以包括私人货币,也可以包括超国家组织发展的协议货币。
未来不应该由单一国家货币来充当数字经济时代的世界币或者本位币。因此,现在在以传统货币战争的方式来想象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货币战争,我觉得这种思路本身就有问题。所以我的态度是咱们不要过度考虑数字货币时代的争霸,不要过于考虑,现在还早,这也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想做就能做到的。
谷燕西:我认为现在把Libra理解为增强美元的霸权主义是错误的。这个稳定币一开始就是说它对标一揽子法币,这与此前的稳定币完全不同。但在这个项目的白皮书公布时,他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一篮子法币中包含哪些法币以及各自的权重是多少。这肯定引起其他中央银行的担忧。如果这个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那么他接受抵押的法币种类以及与其挂钩的法币都会受到他的影响。所以在国会听证时,国会议员就此追问马库斯美元的比重。
马库斯也不得不回答说,现在设计的一篮子法币中包含美元,美元占比50%,而且还包括英镑,欧元和日元。但他的陈述中并没有说绝对排除哪种法币。对于美元来说,像这个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稳定币,如果其对标的法币不是100%的美元,那么它就是对现有美元的影响力的削弱。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金融监管对此前发行的同美元1:1挂钩的稳定币,没有这么过问的一个原因。
Libra首先由于注册在瑞士而不是在美国。,就肯定引起美国金融监管的重视。而且在这个白皮书发布时,他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一篮子法币中美元占比重多少,这肯定也会引起美国金融监管的担忧。另外,由于数据隐私的问题,Facebook在美国社会中的形象目前并不好。他现在又在牵头做一个影响范围这么大的项目,肯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我认为,这个项目既没有得到美国主流金融势力的赞同,也不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也没有得到币圈视力的赞同。因此这个项目遇到的阻力是很大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这个稳定币并不是1:1的锚定美元,那么其他的货币发行方就应该考虑支持这个稳定币,毕竟它会弱化美元目前的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蔡凯德:我对这个问题有三个看法:
1、我觉得G7反对Libra是理所当然,作为一个非美元国家,没有理由不反对。
2、Libra成为美元在数字化时代推行霸权的工具,我觉得还不至于。
3、Libra不可能落魄到成为美元稳定币。
首先来说说G7的反对理所当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Libra的背后,包括Facebook和Libra协会里的其他成员,都有太多的美国色彩。而且Libra未来的一篮子货币也会以美元为主体。货币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象征之一,所以如果任由Libra在G7其他国家里面开展的话,那很有可能他们的主权和监控金融的权力会被极大削弱,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就算是美国的监管通过了,国会和美联储通过了,Facebook的Libra监管也是以基于美国的利益为主导的,所以G7的这个反对是可以理解的。同时,G7的国家大部分都是比较开放、自由、民主的国家,他们对社交网络的管控是比较弱的。Facebook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国家最主流的社交媒体,并且出现了个人隐私侵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对Facebook也只能罚款,他们对于Facebook控制能力很差的。
因此,如果除了社交信息,Facebook还拿到了金融发币权,它背后的美国色彩又这么重,那G7的国家一定是非常担心的,所以反对是可以理解的。
我同意吴志峰老师说的,美国的监管真正要看的不是国会,那是给不懂的人看的;懂的人要看就看美联储的态度,这才是真正决定Libra发展的重要监管单位。用同样的思路来看,G7的反对当然有理由,但是他们反对归反对,最重要的是民众的选择。因为在G7国家中,选民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哪一天哪一个G7国家把Facebook封了,我相信民众一定会非常反感,或者是说会用投票把让这个政党非常难看。所以说这件事还得看后续发展。
第二点说Libra成为美元在数字货币世界推行霸权的工具,我觉得不至于。因为其实美国企业跟美国政府之间没有必然的“我帮你服务”的义务,他们没有给政府义务合作的习惯。其实,政府跟企业之间还有很多矛盾,比如说Facebook最近被罚了50亿美元,又或者说Facebook去告政府做的不好,这些都没有很直接的表明,Facebook的Libra是为了美国政府推行美元霸权而做的。
所以Libra其实并没有动力去成为美元霸权的工具,因为他的立足点是全球支付货币。如果Facebook尽量摆脱美元主导的这种色彩,对它未来发展全球化的布局是更有帮助的。所以我认为从Facebook的Libra的角度,他不会主动成为这个美元霸权的工具。
第三个问题比较有趣,就是说Libra最后会不会通过层层博弈,最后成为美元稳定币。我觉得如果真这样的话,那就太令大家失望了,那这样子和USDT没什么本质区别,或许说它比较合规。但是。合规的数字货币、美元稳定币多的是,比如说USDC,都是很合规的稳定币,那Facebook等于是自降身份,跟它们排在同一个线上就不叫创新了,也没有必要引起大家这么热烈的讨论了。所以首先我觉得,从这一点上看,它不可能成为美元的稳定币。
第二点呢,他的立足就是一个跨国界的非主权稳定币,那如果最后落魄为一个单一的美元稳定币的话,那更多的国家就会更加抵触的,因为这样美元色彩、美国色彩就更重了,那跟跟我刚才说的,他们其实应该尽量摆脱这种美国的色彩,对Libra的全球发展是有帮助的。所以他们把总部设在瑞士,这是一个非常中立的国家,也对数字货币比较开放,监管比较全的国家,作为协会的点是有必要的原因的,因此从这点上看,他们应该也不会想成为美元的稳定币。
第三,就是跟这个创始人小扎的情怀和初衷有关,他的初衷就是为了做全球跨境支付,然后做普惠金融这种心态。他的格局不可能就这么低,就做一个类似USDT这样子的美元稳定币,这不是他的追求。同时Facebook海外的用户占了80%,也就是说美国用户只占20%。所以它的优势在于全球性的,如果它把自己的优势砍掉,做成一个美元稳定币,这不符合他现在的地位跟身份。
最后一个原因是,现在稳定币有三种势力,一种就是通用币圈类似USDT的美元稳定币,一种就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然后另外一个就是Facebook出这种非主权稳定币,这种三足鼎立的情况下,那自己把自己降为其中的一类,那我觉得这个不可能是他自己的定位,所以我大概率的肯定Libra不会变成美元稳定币。
第三个问题:IMF前段时间发了一个报告。在报告中IMF提出,由本国科技巨头基于法币发型e-money,可以避免美元化。“大型e-money提供商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让外国e-money通行本国,允许本国e-money提供商持有央行储备金。在不提供利息的情况下,本国央行还保留了铸币税。”(IMF的这份报告将Libra归类为i-money,e-money的分析框架大多适用于i-money。)IMF还指出,科技巨头的e-money奠定了各国央行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道路。对此,各位嘉宾怎么看?
吴志峰:IMF提出的所谓的e-money,我觉得这个思维框架还是非常传统的,眼界还不够高。当然,e-money跟前面说的稳定币有思想上的关联,都是基于本国的货币发行,这在一些范围是可以用的,但却不适合大型的、有远大抱负的企业来做,比如说像Facebook来发行Libra。我觉得他们就不会说去盯住这个美元,或者某个单一货币,这个观点,我跟凯龙的观点是一致的。
Facebook的Libra虽然我也把它叫稳定币,但是他跟USDT这种稳定币是不一样的。Libra稳定币只是说他是有资产来背书,他其实所谓的盯住一篮子货币,也不是规定这个篮子里美元多少,日元多少,这个理解是不对的。SDR的一篮子货币是有规定的比例的,但这种比例我认为在Libra中不存在。
Libra盯住的实际上是一种基于资产的一篮子货币,它可以拿具有信誉的货币或资产去背书,它的价值或价格不会像现在这个比特币,或者其他数字货币一样波动特别大,所以价值会比较稳定。我们很多媒体写Libra盯住一篮子货币,我觉得他这个理解都是错误的。
对于一些想基于自己的资产来发币的企业,e-money这个方式是非常有价值的。我相信,以后所有的资产都要数字化。它们怎么数字化?可能采取的方式就是盯住本国的货币来发行资产。比如说一套房子,或者说公司的股权,或者公司的价值,人们可以以数字货币的形式来表示。
基于本国货币来发行数字货币,一是阻力比较小,第二也更适合他们在本地的运营,因为一般国民还是在一个国家里面生活,那么他还是对于本国的货币更熟悉,项目方也更能得到本国的货币部门或者说国家政策的支持,所以这个需求还是蛮大的。但是这不适合一个很有抱负、想要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大公司去做,e money的思路只能在本国的经营范围里面去实践。
所以我不太赞同所谓科技巨头的e-money,奠定了各国央行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道路。顺便说一句,我觉得在数字货币发行的道路上,央行数字货币要谨慎推出,如果推出得太快,一方面会对本国的创新构成一个抑制,同时也对整个金融体系包括商业银行的利益构成了一个侵蚀,所以我觉得央行的数字货币,相对来说应该是较后推出,不要太快,这么快推出可能没有什么好处。
谷燕西:我浏览了那篇关于emoney的文章。我认为这个概念太模糊了,实际上有混淆作用。
在银行清算网络上支持的电子记账模式的货币同加密数字货币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举例Libra来说,他是在银行清算网络之上跑的一个稳定币。这个稳定币不是银行账户中的钱,而是从银行账户中转到这个新的清算网络上的货币,它可以说很大程度的脱离了目前的银行体系。他从现有的银行体系的唯一的联系就是在托管处托管的法币。所以加密数字货币和基于电子计量方式,记录的货币形式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不能只用一个概念来把它们包括在一起。
蔡凯龙: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比较简单,央行数字货币用IMF的e money道路是很难走通的。
我们可以从这个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数字货币领袖和标杆比特币,跟这个我们所谓的央行数字货币和法币有什么区别?大家都知道,它的去中心化程度很强,具有匿名、无监管、发行量恒定、波动大等特点,这些都是央行数字货币所不具有的。
那么现在说到Libra:为什么在Libra出现之前,大家都会用USDT而不是本国的e-money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因为他们不够自由,开放,而且它的监管特别多,费用特别高,尤其是在跨国界上面,他面对接收跟发出国家的监管的费用,跟银行体系就要交很多的钱。如果使用的话,还有可能会被动地交税,也就是遭遇通货膨胀。所以说,央行发行这种数字货币其实是很难的。匿名、费用降的很低、跨国界、自由开放……一个主权国家的央行是没办法做到这些的,这跟他的基因有关。
所以我对这种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不管以什么方式(目前是e-money的方式),我是觉得挺悲观的。因为你永远无法把自己抱起来一样,你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基因。有一个比较失败的例子,就是IMF的SDR,它也只能在国家之间做一个简单的流通,他没办法真的受到这个民众的欢迎。要做到真正受民众欢迎的话,很多人都希望他能够实现自由开发、费用很低,并且监管越轻越好。但这是不现实的。
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各国其实很早就关心,或者是计划要出央行的数字货币,但是这么多年,至少五六年,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做出来,或者是真正提出可以让大家接受的,有真正落地的可行的方案,说明他其实是阻力蛮大的,或者是说难度挺大的。因此,我对能推出任何方式的央行数字货币还是比较谨慎的。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近日发表演讲称:“Libra会颠覆传统的支付业、颠覆现有的货币、颠覆现有的整个金融体系和生态、颠覆现有的货币政策体系。Libra一定会带来一场巨大的竞争,一个新的市场、一个新的竞争会迅猛开始。”
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则指出:“Libra被重视跟全球的美元化趋势是分不开的。未来他可能成为一种强势货币,从而侵蚀弱势货币……Libra本身能不能成功仍然要打一个问号,但至少它提出了一个想法,这就会产生冲击。这不仅是对传统业务和支付系统的冲击,它企图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想法,代表了未来可能出现一种全球化货币的趋势。在人民币本外币趋同和一体化的进程中,需要考虑这种趋势对我们的压力……中国要未雨绸缪。”
请各位嘉宾回答:如果Libra最后冲破层层束缚得以推行,最后会出现一个什么局面?谁最可能成为它的监管机构?哪些国家可能首当其中受到冲击?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个局面?
蔡凯龙:好的,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主要观点是:
1. 最后局面就是小的国家挡不住,大的国家加强监管,有些国家干脆就屏蔽。
2. USDT , Ripple和小国家受冲击最大。
3. 美联储、美国财政部、瑞士监管是主要监管部门。
4. 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去迎接数字货币。
Facebook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现在他有27亿用户,未来他的用户可能会达到全世界人口七十亿一半以上,这个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Facebook。
所以,如果Libra真的成功推出了,那以后小国家的金融主导权就没有了。任何一个小国家的民众,都会选择背书良好、不会随便滥发的Libra来作为主要支付、储存、处置和衡量的手段,而不会选一个小国家的货币——特别是像那些委内瑞拉这种货币贬值已经非常厉害的国家。有一个侧面的信息就是Google发现,越小、越动荡的国家对Libra越感兴趣,这就侧面说明了Libra对小国的影响会很大。
那大国或者说金融强国呢?像美国他可以加强监管,像G7可以制定一套很好的措施。有些国家可能就干脆把它屏蔽掉,或者是我不加入,不跟你玩,我自己发展出一套体系。最后也有可能是这样的局面。
这个局面里,冲击最大的,肯定是小国和货币不稳定的国家,另外一个就是竞争对手USDT,这种没有很强背书的、没有合规合法的美元稳定币或其他稳定币都有可能受影响。还有一个受影响最大的就是Ripple,其实Ripple做的就是跨境支付为主,那他在Facebook强大压力下,应该就很难再跟他竞争了。
至于谁成为Libra的监管方,我觉得很明显,现实中美元主导的金融体系也会映射到数字货币上。不管任何稳定币,即使是一篮子货币,它也会以美元为主,所以美联储肯定是最重要的监管单位。因为美联储不负责反洗钱和反恐,这些是由财政部来管,所以监管部门还会多一个财政部。当然你Libra注册单位是在瑞士,所以它也会受瑞士的金融机构监管单位的这种监管,所以主要就是三个部门。
最后一个问题是中国如何面对。其实对中国的监管和币圈来说,这是一个警示。我们在很早期的时候,数字货币在中国是占有全世界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交易量的,中国的区块链人才在全世界看来都是一个重要力量。但由于我们采取了比较保守的监管方式,从2017年9月4号以后就规定这个公开交易数字货币是非法的,所以很多企业就不敢去涉及。特别是一些实力跟Facebook相当的,像腾讯,阿里这种公司,他们就只做区块链,不敢碰到任何数字货币。这样会影响他们的创新,影响他们走向世界,影响他们去主导未来。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Libra联盟里面,他有美国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Coinbase。他不可能有国内的这些数字货币交易所,甚至有中国基因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加入,就像马库斯在听证会上被人家问到说,中国公司有没有可能加入?Facebook在中国都不能使用了,加入有可能吗?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案例。所以现在对中国来说,这就是一个警示,我们在这方面落后了。但是也创造了一个机会,因为Facebook覆盖不了中国,所以我们可以自己做出自己的一套来。
当然,我们作为后起之秀也有后发优势,我们可以看看Facebook Libra在整个全球的监管下面怎么去做合规,怎么去发展,然后我们可以看他们是怎么沙盘推演。在未来对于中国的数字货币或者建立中国自己的Libra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们不做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我们可以参考借鉴。
谷燕西:自这个项目公布之后,我就一直在发布相关的文章,对其在金融市场的冲击进行分析。实际上这个项目不过是区块链技术和加密数字资产,在金融行业影响的一个延续。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这个项目会对货币,清算公司,商业银行都会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在证券行业方面,目前的交易所的经营趋势是采用中心化的撮合和分布式清算的模式。如果看一看美国ST市场中那些有代表性的交易所都是采用这种模式。此外瑞士新成立的瑞士数字资产交易所也是采用的这种模式。Libra底层的区块链是图灵完备支持智能合约的清算链,因此他就可以用来支持证券交易的交易后清算和结算。
实际上我认为,如果这个项目真正的推出,首先采用的应用一定是数字资产的交易和清算。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在证券行业中的应用一定先从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开始,然后逐渐应用到传统的主流的证券交易。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区块链技术和加密数字资产会对目前的金融市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Libra这个项目只是把这个趋势提高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的阶段。因此我完全同意朱民先生的观点。
吴志峰:朱民老师这个说法,从宏观上我是认同的。而且6月18号,Libra刚发布白皮书的时候,我就说这个是比特币之后的第二个重大的事情,应该写入史册的。
至于谁来监管,其实涉及到未来的世界货币,或者说货币体系是个什么样子,我在2009年就写了一个文章,在FT中文网上发表。在当时还不知道有比特币的情况下,也不知道密码货币的情况下,我认为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协议货币。既然是协议货币的话,他也应该是基于一种契约,或者说一种共同治理的方式来去监管它,所以我对未来的货币监管,更倾向于一种集体监管,比如说G20这个框架下,当然里面也有大国,比如说美国,它肯定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它更是一种协商的方式去监管。
这只是一个猜想,我今天要重点谈一下这个中国要应对的方式。这种应对的方式也决定了我们中国未来的发展的态势,也非常应该引起重视。现在包括周小川行长,以及谢平和朱民都在呼吁,我觉得监管层面的人在Libra的冲击下思想上有一些变化,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我们更多要付诸行动,要吸取教训,这是我们应该总结的。
我们要应对的第一个层面,就是不要以这种行政一刀切的方式去管理数字货币。目前已经可以看到这种行政命令一刀切的危害了。在现在这种不能发币的情况下,中国的数字货币或者区块链的创新明显地被抑制住了。那么很多公司,包括BAT,他们也只能在在约束条件下来求极大值,我看到阿里蚂蚁金服有很多区块链的应用,但是这种应用的都是罗列式的,其实看不到有真正的创新,所以我们应该放开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监管,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监管?应该建立一套标准。符合这个要求的,可以允许它发币,并且不是特例,是一种普惠式的,只要是符合这个标准,然后一个一个案例去跟他核对。既不要一刀切的不让发,也不要一刀切地自由、放开,还是一个案例、一个案例的根据标准来进行监管,允许他去创新、发展,就是我说的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监管部门要采取中立的态度。我不太赞同在Libra的冲击下,比如说中国的微信或支付宝,它们的体量很大,可以去和Libra对抗,所以就特许这些巨头去发币。对普通的、中小的,或者说市场默默无闻的区块链创新和数字货币继续采取压抑的态度,我觉得这种方式可能也是不利于创新,并且强化了这些巨头的垄断地位。这个跟区块链的初衷是违背的,因为区块链它原本的目的之一是要打破这种巨头的垄断的。
第四点就是在数字货币的允许发行的情况下的同时加强监管,就是不要有空气币。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他的这个币有没有盯住的资产,而且对盯住的资产可以采取一些托管的方式。最近周小川行长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就是对于数字货币应该100%的备付金来进行推广,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我觉得目前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放开,让一些数字货币、区块链企业来进行发行,同时又打击一种空气币和这种庞氏骗局,这种方式可以采取。
最后一点,我觉得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要避免美元式的思维,在一带一路上去强行做国际化的拓展。我们可以采取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形式,跟沿线一带一路国家来进行一些协商,比如说共同建立一种沿线一带一路的超主权的数字货币,这样的话也有利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拓展,形成更紧密的经济圈。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简介:专注服务区块链和金融科技.新科技创造新商业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