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穆长春履新 央行数字货币即将亮相

加密谷Live
2019年09月06日

穆长春履新 央行数字货币即将亮相

据《上海证券报》等权威渠道披露,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称央行数研所)迎来了新任掌门人,由央行支付结算司原副司长穆长春正式担任所长。此举也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近在咫尺。

数字货币亮相为期不远

据悉,自前任所长姚前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央行数研所所长一职一直处于空缺状态。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该机构工作进展顺利,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为期不远。

2014 年,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便提出了构建数字货币的想法,央行也成立了全球最早从事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官方机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该所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央行整体工作安排,专注于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穆长春近期就数字货币发展发表了诸多观点,并于本周发布了《Libra 与数字货币》的公开课,详细解读了中国数字货币 DC/EP,同时也回答了市场对于 Libra 等市场热点问题的关切。

中国数字货币技术更完善

穆长春对于中国版数字货币的定义如下:

“中国版数字货币项目称之为 DC/EP,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我们对它的定义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

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 DC/EP 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传统电子支付在没有信号的环境中无用武之地,而 DC/EP 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因此也被称之为收支双方“双离线支付”。

“即便是 Libra 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穆长春表示。此外,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摆脱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

在电子支付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央行为何执着于研发数字货币?穆长春强调,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需要未雨绸缪。

同时,DC/EP 的推出也考虑到居民消费的隐私权。穆长春表示,公众有匿名支付的需求,但如今的支付工具都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匿名支付需求,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钞支付。而央行数字货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诉求。

央行对技术路线保持中性

穆长春表示,目前 DC/EP 采用的是双层运营体系——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公众。这意味着将有一些商业机构也参与数字货币运行之中,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调动市场机构积极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推出国家支持的数字货币“DC/EP”,初期将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阿里巴巴、腾讯以及银联 7 家机构发行。

穆长春透露,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不预设技术路线。Libra 是混合架构,DC/EP 也是混合架构。但在这个层面,央行保持技术中性,不干预商业机构的技术路线选择。商业机构向公众兑换数字货币时,采用区块链技术还是传统账户体系都可以。无论采取哪种技术路线,央行都能适应。

他表示,DC/EP 的投放过程跟纸钞投放一样。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按照百分之百全额缴纳准备金,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开立数字钱包。DC/EP 依旧是 M0 替代,具有法偿性。

对于用户而言,只要下载一个 App 进行注册,就可以使用数字钱包,充值取现则需要对接传统银行账户。
不过,此次穆长春并未讨论备受关注的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功能。穆长春此前在多个场合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加载智能合约。但如果加载超出其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就会使其退化成有价票证,降低其可使用程度,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数字货币会加载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但对于超过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还是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

穆长春履新 央行数字货币即将亮相

综合 作者

   Roy    **排版**

内容仅供参考 不作为投资建议 风险自担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转载


穆长春履新 央行数字货币即将亮相

穆长春履新 央行数字货币即将亮相

☟☟☟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评论0条

加密谷Live

简介:分享区块链领域专业、前沿、有趣的内容

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