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星球列传 | 成为中本聪

星球日报
2018年10月23日

比特币前传。

编者按:我甚至不知道他的性别年龄或任何过往,围绕他的重要线索包括一篇名为《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散落在bitcointalk论坛上的575篇帖子,还有他的名字,Satoshi Nakamoto(中本聪)。

 

希腊字母表的诞生推进了哲学、逻辑和民主的进程。一个没怎么上过学的苏格兰机械师微调下蒸汽泵,触发了工业革命。

Burke also said,“Each one of innovations is part of a family of similar devices, and is the result of a sequence of closely connected events extending from the ancient world until the present day.”(每次创新都是和它相似的“创新家庭”中的一份子,也是从古至今与其紧密相关的事件结果的合集)

19世纪的一位气象员设计了个能喷出云的小装置。受其启发的卢瑟福发现,原子可被分裂,因而被后人尊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在剑桥拒绝过的一名犹太学生,转读了理论物理,后被任命为“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他就是奥本海默。

回顾历史上的每项重大发明,它们并非孤立地存在着,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与它所处的时代紧密相关。比特币亦是如此。

作为一项快过十岁生日的“年轻”发明,比特币会是蒸汽塞还是原子弹,尚未可知。不过,Berke再一次教导我,“There is nowhere else to look for the future but in the past.”(预见未来的唯一方式就是寻找过去)

因此,这篇文章会先回望货币史中几个相关的片段。从中,我们不仅会更了解中本聪想要解决什么痛点,也会发现“去中心化”、“token经济”等当今热词投射在过去的影子。之后,我会和大家“反着读读”比特币白皮书,通过为中本聪“提供肩膀的巨人们”,抓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这将使我们比“江湖传说”更接近“比特币之父”的诞生故事。

 

螺旋上升的货币史 信用的中心化居所

 

5000年前,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补充交易手段。就是说,“小苏”可以用10斤麦子+1单位银锭换“小美”的一头牛。但问题来了,“小苏”手头只有5斤麦子。他和“小美”商量,可不可以先换牛,秋收后再补上短的那5斤麦子。“小美”家就不缺牛,又急用麦子,认为这事可以这么办。但口说无凭,他从河边挖了些泥巴捏成泥板,用芦苇杆刻上这笔“债务”,盖上“小苏”家的印章,再烧成泥板。

于是,人类最早的信用工具诞生了。

2000年后,继承了泥板的巴比伦人在更复杂的商业活动中学会了转让泥板(债权)、借贷和计算复利。

1

白银和泥板能扮演货币和信用的背后,离不开一些基础条件:

-白银以其稀缺性、(相对)稳定性和便携性,在物物交换需求之上达成了某种“共识”。

-受制于资源的短缺、生产力的局限、社会分工的不同、受季节影响的农业、未来的无法预测性等因素,时间被赋予了“商业”价值,信用随之被引入到价值交换中。

-货币和信用要想被广泛认可,还需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当时是国家权力)做背书;一旦一方违约,第三方有权强制执行约定,以实现某种公平。

让我们把时间线推到公元前一世纪,帝国皇帝奥古斯都(屋大维)将罗马的货币信用体系建立在朱庇特神庙(当时的中央结算银行)的黄金储备上。但随着帝国强推都市化运动,跟不上脚步的农业生产开始支撑不起城市的飞速发展和高福利制度。为了弥补军费激增带来的财政亏空,统治者通过降低货币的含银量让货币持续贬值。

301年,扛不住恶性通胀和贫民暴动的罗马帝国颁布了《最高价格法》,想以行政控制价格。但适得其反,“卖家们”既不敢囤货(会被处死),又不想依法贱卖。贸易退化回物物交换时代,自由市场崩溃。

下一任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用“金本位制”取代了“银本位制”。不过,只有公职人员拿金币俸禄,领银币薪水的普通人不得不承担货币贬值的后果。随着中产变无产,经济滞缓,再加上战争带来的土地荒芜和生产力下降,罗马帝国崩塌,人口回到500年前“建国”时的水平。

同样是王室,1200年后的斯图亚特家族显然总结了不少前人经验。1694年,英格兰银行发行了由国家背书的纸币。在此之前,欧洲更流行的金融模式是黄金出借和票据支付。只是这次,票据升级皇室许可的纸币,任何人都可以将其兑换成铸币。纸币的流通属性很快凸现出来。

1929年,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开始,英国、日本、美国相继抛弃“金本位制”,纸币慢慢不再能代表黄金的价值。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取代“金本位制”的是“金汇兑本位制”,美元成为黄金的等价物,并处于世界货币的中心。1971年,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回升,上任不久的尼克松总统发表电视演讲,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自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货币的基础从金属供给转向国家承诺。

此时距离中本聪的“出生”,还有不到4年。

在漫长的货币史中抽出上面几个玻片,我们会发现:

物物交换的不便催生了货币(虽然马克思并不这么看);

货币既是价值的度量,也承担着流通的职能(也是亚当·斯密教我的);

货币的形态在演变(金属→汇票→纸币→数字),但交易始终依靠以第三方为背书的信任,而最被信任的往往是王权与国家。

伴随社会形态的演进和生产力的提升,中央级金融机构逐步完善,但也出现了一种声音:它们足够可信吗?

 

政治和宗教的双重隐喻 密码朋克中的神秘人

 

2

2美元上的男人,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Thomas Jefferson

In 1776, Thomas Jefferson wrote,”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人人生而平等)

但有关统治者操控金融机构以实现政治目的的阴谋论从未被消音。前面提到的中本聪“生日”藏了一个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梗,也是对原有货币制度的暗讽。

在中本聪最早谈论比特币的几个地方中,最“不匿名的”应该就是点对点技术社群网站P2P Foundation(James Burke还是该网站的联合创始人)。因为想要注册,生日是必填项。中本聪当时填了1975年4月5日。

3

P2P Foundation的注册规则(顺手贴下中本聪在P2Pfoundation的主页,虽然已经小十年没更新了……)

1933年4月5日,时任总统罗斯福签署了Executive Order 6102。法案规定,禁止公民私藏黄金。个人需向银行上缴所有黄金(及凭证),按每盎司20.67美元的价格换成纸币或存款;银行则将收上来的黄金交由美联储。

第二年1月,罗斯福政府定义新的金价为每盎司35美元,这代表美元(即人民的私有财产)贬值了41%。

虽然历史书中说,这是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通过实行所谓凯恩斯主义,在紧急时刻(前文提到的大萧条)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此举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国会未经民主程序,低价“没收”私有黄金,已严重违反宪法和《独立宣言》倡导的自由、平等、隐私权等价值观。时任美国国会预算委员会主席Lewis Douglas直言:“这是西方文明的终结。”

然而,强势的政府并没理会高等法院的诉讼。事实上,罗斯福口中在“national emergency”(国家级紧急)情况下发布的“临时”法案生效了42年,直到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的3年后,也就是1975年1月1日,美国公民才重获保有黄金的自由。

4

图片版权所有:NBCnews

那么,作为个人,有能对抗强权的办法吗?

上世纪80年代末,一群天才极客提倡通过加密算法保卫自身的信息与财产自由,反对由政府和军方垄断密码规则。这些小圈子经历了几年的“无组织运营”。直到1992年,Intel高级科学家Tim May发起了加密邮件列表组织。1993年,美国数学家Eric Hughes写了本名为《A Cypherpunk's Manifesto》的书,创造出Cypherpunk(密码朋克)一词。这个群体被正式定名。

邮件组的成员中包括“维基解密”创始人Julian Assange、编写了点对点文件共享协议BitTorrent的Bram Cohen、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最早提出智能合约这一概念的Nick Szabo、Facebook创始人之一Sean Parker等。组员们主要讨论数学、加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话题,也涉及到点对点支付系统的构想和阐述(如E-cash、B-money、Beenz、Flooz等虚拟货币先驱)。只不过,这些系统仍未摆脱中心化的控制,而且理论与落地之间,还缺一场“萨拉热窝事件”。

2008年9月21日,华尔街投行接连倒下,美联储宣布:把仅存的两家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改为商业银行;希望可以靠吸储渡过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28天之后,也就是2008年的11月1日,一个密码学邮件组里出现了一个新帖子:“我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电子货币系统,采用完全点对点的形式,而且无需第三方信托机构。”帖子的正文是一篇名为《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署名Satoshi Nakamoto(中本聪)。

5

metzdowd.com邮件组的一些基础规则

论文以较为严谨的逻辑阐述了这套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设计,先是讨论了金融机构受制于“trust based”(基于信用)的问题,再一步步说明如何实现“无需第三方机构”,并精巧地解决掉前人遗留下来的技术问题。

两个月后,中本聪发布了开源的第一版比特币客户端,并首次挖出50个比特币。产生第一批比特币的区块被称为“Genesis block”(创世区块),创始区块被编译为0区块,没有上链。中本聪用了6天时间挖出这个块。这也在bitcointalk论坛中引发讨论,比特币的“信徒”们联想到了圣经中,“神用六天创造天地万物,便在第七日歇工安息了”。

“God creates this earth and its heaven and all forms of life in six days……and he rested on the seventh day from all his work which he had made.” - Genesis

虽然论文中并未出现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token(通证)、economy(经济)等概念,但中本聪详细解释了区块(Block)和链(Chain)在网络中的工作原理。Like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 Genesis 1:3。"于是,便有了区块链(Block Chain)。

这篇论文,后来成为了“比特神教”的“圣经”,技术成为信仰的基石,开发者文档成了“汉谟拉比法典”。

之后,比特币通过交换披萨实现首次现实场景的支付、被美国政府封锁账户的维基解密依靠比特币奇迹般地生还、中本聪的“放权”与退隐、真真假假的现身和辟谣等等一系列传说,融合了后人的期许、想象和投机,成为了“圣经故事”。

也有人并不满意“旧约”中描绘的世界,另起教派,将教义写入白皮书,在比特币之后的十年中,讲述着他们的信仰故事。就像66卷圣经的写作跨越了1500年,又经过2000年的解读,基督教分化出33000个枝丫。CoinMarketCap显示,数字货币种类已超过2100种,数字货币整体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上一个从0起家做到2000亿的icon还是巴菲特创办的Berkshire Hathaway)。比特币仍以1100亿美元以上的市值领跑整个数字货币市场,其昨日均价为6487.13美元。

野蛮生长的“币圈”,是否已超出中本聪当初的设想,我们不得而知。就像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是否已偏离轨道,同样是个难回答的问题。

当《达芬奇密码》中的Langdon在线索中迷路时,没忘了回到圣经中寻找答案。为了揣摩中本聪设计比特币的思路,我想和大家换个角度重读《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每一项重大成就都会带来新的问题 人类是技术的性器官?

让我们先从论文最后一页的“参考资料”读起:

6

这些“大神”缘何出现在这一页?我整理了一张表:

7-1 7-2 7-3

我们发现,比特币论文第二章的公钥签名、第三章的时间戳、第四章的Hashcash和PoW、第七章的Merkle Tree、第十章涉及到的保护隐私的思想等,都在表中出现过。

中本聪所做的工作包括,通过hash对全部交易加时间戳,再合并到链上作为交易记录;通过基于hash的PoW实现记录的不可篡改,解决了拜占庭将军问题和双花问题;设计了共识机制和激励经济机制防止网络攻击——实现攻击需50%以上的算力,满足此条件者获得的挖矿收益高于攻击网络获得的收益……并最终形成了这套“包括了所需要的全部规则和激励措施”的P2P电子货币系统。

“Humans are the sex organs of technology.”(人类是技术的性器官)Kevin Kelly said in 《The Technium》.

放在漫长的科技史里,中本聪的比特币只是“技术的一小步”。十年前,他融合了前人在分布式数据库、P2P网络、加密计算、时间戳等领域的经验成就,“成为中本聪”。十年后,无数创新者“站在中本聪的肩膀上”改造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中本聪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套电子现金系统”,还有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由思想。

Albert Einstein once said, “A clever person solves a problem. A wise person avoids it.”(聪明的人解决问题,睿智的人避免问题)

“睿智”的中本聪还留下了两个彩弹:

斯诺登曾披露NSA(美国国安局)在椭圆曲线算法(ECC)中埋了个“后门”,可以以某种特殊方法来弱化这条曲线。但中本聪并没有选择国际通用加密标准,而是采用了Koblitz曲线。

另一个有远见的设计是,曾被批评“冗余错误”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哈希两次”。后来,人们发现这使得比特币网络足以应对量子计算机的攻击威胁。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当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有了超能力,你会(像钢铁侠一样)昭告天下,还是(像蜘蛛侠一样)隐藏身份?

在密码朋克运动的同一时期,也曾有不少“反中心化金融”的尝试,但结局并不美丽。1998年,夏威夷居民Bernard Von NotHaus创建私人货币Liberty Dollar,2007年FBI突击检查其铸币活动,并查封Liberty Dollar,Bernard Von NotHaus因“制造与美国的官方货币竞争的私人硬币”获罪。2007年,数字货币e-Gold因收集客户信息不足被指控非法,发明者被软禁。

回到故事的主线。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bitcointalk发表最后一篇文章,并将网站移交给比特币首席开发者Gavin Andresen。此后他与“圈内朋友”的邮件交流也逐渐减少为零。

丢失了“线头”的群众开始意识到,中本聪从未透露过个人信息,和任何人交流都使用PGP加密和Tor网络。他在2008年注册的bitcoin.org和bitcoin.net两个网站,均有域名公司anonymousspeech提供匿名性保护。他甚至在白皮书和社区发言中,有意伪造了些个性化特征,来避免计量文体学(将写作风格视为每个人独特的指纹来鉴别一个人的身份)的追踪。

还记得“彩蛋一”中,中本聪没去踩NSA的“算法陷阱”吗?FBI许是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也对中本聪的真实身份展开过多年的调查。有人向FBI和CIA提交过FOIA(信息自由法)请求,询问有关中本聪身份的信息。得到的回复为“Glomar response”(既不否认也不承认)。也有不少人坚信,NSA知晓中本聪的真实身份。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宣称自己为中本聪,媒体们也不时地宣布发现了中本聪的真身或其背后的组织。遗憾的是,《连线》杂志、Gizmodo网站、彭博社等发出的新闻也均被质疑并最终辟谣。

2014年初,美国《新闻周刊》曾经过调查认为,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为Dorian Nakamoto(多利安·中本聪),一个日裔美国人。

但不久,中本聪就在在P2P Foundation上发了条“I am not Dorian Nakamoto.”(我不是多利安·中本聪),否认了《新闻周刊》的猜测。

8 感谢长铗当年的截图

也许,在“成为中本聪”之后,“寻找中本聪”这场游戏变得缺乏意义。就像我们无法得知(也无需知道),5000年前想到用银锭和泥板的苏美尔人是谁。

也许,就像他本人所说:We are all Satoshi(人人都是中本聪)。

参考资料与相关阅读

Satoshi Nakamoto,《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趣历史,《揭秘:5000年前的苏美尔人是怎样玩信用的?》http://www.qulishi.com/news/201603/94824.html

毕竞悦,《古罗马帝国为何衰亡:政府滥发货币物价飞涨》http://cul.qq.com/a/20170612/011701.htm

平方金融,《十分钟读懂布雷顿森林体系》https://www.sohu.com/a/134748888_474256

维基百科,《Executive Order 6102》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ecutive_Order_6102

杨家旭,《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及诱因分析》

David Orrell.(2016).《The evolution of money》

Yoram Barzel.(2002).《A Theory of the State》

Handa, Jagdish.(2009).《Monetary Economics》

灯下鼠,《比特币、区块链以及密码朋克的历史》https://www.jianshu.com/p/7d0327e18244

长铗,《我们都是中本聪:那些孜孜以求建立密码学货币的先驱们》https://www.8btc.com/article/6697

Melody,《为什么中本聪要一直匿名?》https://www.8btc.com/article/194131

Barrett, Kurian, Johnson.(2001).《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

Wendy,《世界上最低调的亿万富翁:中本聪每年仍源源不断地收到比特币》https://www.8btc.com/article/150353

qq88,《搜寻中本聪》https://www.8btc.com/article/36132

Dominic Frisby.(2014).《Bitcoin:The future of money?》

维基百科,《Double-spending》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uble-spending

混迹码圈,《拜占庭将军问题》https://blog.csdn.net/dhd040805/article/details/79899642

特别感谢对本文“提供方法论”的James Burke. (1995). 《Connections》.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来源:/articles/4971

评论0条

星球日报

简介:探索真实区块链

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