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用代码抗议996加班:集结在github上的程序员 正在进行一场社会实验

橙皮书
2019年03月31日

这两天github上出现了一个非常火爆的项目:996.ICU,旨在反抗国内互联网公司形成的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时间早9点到晚9点的不良加班风气。

这两天github上出现了一个非常火爆的项目:996.ICU,旨在反抗国内互联网公司形成的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时间早9点到晚9点的不良加班风气。程序员是在互联网行业里受这种加班风气影响的主要人群,网上一直流行各种梗都在调侃这件事,比如程序员秃头梗、凌晨4点下班梗,所以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抵触996的情绪一直都在积蓄。直到有人注册了一个996.icu的网站,这种情绪终于迎来了宣泄和爆发。996.ICU这个域名的含义是「工作996、生病ICU」,押韵又不失幽默,一下子就火了。

这个项目在github上有多火呢?

现在这个项目的star人数(可以理解成收藏人数)已经超过5万了。作为对比,大名鼎鼎的linux在github上的star人数也只有7万多。996.ICU的代码仓库从26号开始建立,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超过了liunx的一半。issue板块(就是平常给一个项目代码提bug、提需求、提反馈的地方)已经沦陷为灌水聊天的“社区”,目前讨论数超过了5000+。因为关注人数太多,上面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打广告、征友、拉群、调侃等活动。可以说丰富多彩,热闹非凡了。

github项目的star数还在飙升

人们在issue上聊天征友打广告

996.ICU这件事当然有很多值得讨论的角度,但我所感兴趣的问题是:

在线上建立一个组织的成本如此之低,这种生产关系的改变到底能不能释放出一些创造力,真的做出一些东西,产生生产力?

我详细解释下这句话的意思。

其实今天你大可以说996.ICU的爆红跟一篇朋友圈刷屏文章没什么区别。如果一个技术大V在自己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控诉996的10万+文章,引发无数码农转发朋友圈进行热烈讨论,那它和996.ICU这个项目的短时间爆红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二者肯定都是抓住了程序员这部分群体酝酿已久的一种情绪,击中了一些东西,引发了共鸣。

但真的没有区别吗?

不见得。今天在github上创建一个项目仓库,跟在朋友圈写一篇刷屏文章,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在短时间聚集起来的这么大的流量后续到底能不能生产出一些东西。目前有人就在996项目的issue里面提供了产品原型图,提议大家可以做一个让用户投票曝光996公司名单的网站。

朋友圈的文章没有github项目那么大的威力,因为文章刷屏过后可能就没了。但是github是一个协作社区,一个项目如果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那这些人是真的可以直接动手写代码,一起合力做出一些东西的。这是最大的区别。

就像前两天橙皮书发布的那篇文章《从一个逝去的社会实验说起》里面所说的那样:

创造的单位不再是公司,不再是一个团队,而可能就是一个人。互联网降低了创造者接触到潜在消费者的成本,而社群降低了组织,维护,变现成本。但这还远远不够,还缺少很多块拼图。我们可以创造更有想象力的组织形式,也许是更去中心的,多样的,最重要的是,能让更多人实现价值。我相信未来社会的人类可以快速,低成本,突破地理位置等多种局限去建立小型组织,同时以此参与更精细化的市场分工。

996.ICU这个项目让我最感兴趣的也是这一点。现在我非常关注这个项目在后续能否把流量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真的做出一些产品(也许是个开源的脉脉网站?谁知道呢),至于这个产出的东西到底能不能反过来解决这个项目创立初衷所想要解决的那个问题(也就是倒逼互联网公司改变996工作风气),这在我看来不是很重要。因为本质上996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仅是由于公司或者资本的加班剥削引起的,那里面还有巨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也有互联网行业发展阶段的问题。因此这个答案大概率是:不能。

但这不代表这件事没有意义。它至少在证明一种可能性。所以,如果这波流量最终仅仅只是吸引了眼球,热闹两天后自行散去,后续没有转化成任何的产品或者代码产出,那我会感到挺失望的。因为在我看来,github可能是目前最有想象力的组织形式可能诞生的平台了(另一个平台是以太坊):你所需要的生产资料都是非物质的,仅仅只是人的时间和想法;生产用的工具“代码”也是纯数字化的,人们不依赖于地理位置远程协作;最终产出的东西也是数字化的——一个线上的产品。也就是说,从生产、传播到最终用户的使用消费,这一整个链条都是在线上进行的、不牵涉任何物理世界的东西,所以这应该是最有可能最早实现不一样的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的试验田了。如果它都失败了,那其他领域就更不要想了。

其实在996.ICU之前,github上已经有这种组织形式的先例了:杨超越编程大赛。杨超越的人气火爆,不少粉丝是程序员,于是有人在github上发起了一个项目,组织这些粉丝以杨超越为主题自发进行一场编程马拉松。有人说要做一个杨超越的官网,有人想做一个以杨超越为原型的小游戏,最终产生了足足86只参赛队伍。按每只队伍4-5个人的配置来算,可能有接近400人参与了这场比赛。400个程序员,彼此互相不认识,仅仅只是因为都喜欢杨超越就能聚集在一起,形成特殊的生产关系,然后释放自己的生产力——线上组织的成本究竟有多低?组织形式的想象空间究竟又有多大?不言而喻。

程序员们为杨超越编程大赛组队创立项目

这两件事证明了,在今天信息的连接、人的连接如此发达的互联网世界里,一个组织可以因为一个公共话题(程序员受到加班压迫的社会议题)、一种受众情绪(互联网从业者普遍厌恶996加班)、一个偶像人设(大家都喜欢杨超越)而实现自我建设,不断吸引人们参与进来——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因素能产生新的组织形式?也许是任何一个想法、任何一种观点、甚至是任何一种生活方式。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区块链一直在讲的DAO自治组织也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遥远。只不过它会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当然,肯定仍然会有人抱有这样的怀疑:这种组织形式不过是小打小闹,看客围观图个热闹罢了,真的能做出什么产品?事实上能做出的产品远超你的想象,甚至突破了你的认知。比特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们甚至做出了一个全球货币,凭空创造了一座全世界都认可的数字黄金。

今天建立社群和组织的工具与技术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从社群的建立、激励到变现,有很多新的拼图不断在补上。就拿996.ICU这个事情来说,github现在只是提供了编程的协作,但如果有人在augur上创建一个预测市场,让人们预测一个月之后互联网公司会不会对996做出妥协、行业会不会制定新的规则——那么,参与用户通过数字货币投票,用真金白银的BTC、ETH去对冲未来的结果——这是真的有可能会影响这个预测最后的走向的,这也就是预测市场一直在说的那句话:预测市场不是在预测未来,而是改变未来。

前两天很多人都在围观抖音快手上爆红的流浪大师。在线下,有无数人不远万里跑到大师流浪的地方,拥挤在简陋住所前,手里拿着手机直播自拍。有人说这些人是没有灵魂的人肉手机支架,你以为这些人都疯了,但其实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小算盘,最终的目的无非都是为了流量。流量在这个时代就代表着金钱。

《流浪大师对门徒开示》摄影:@装呆鱼

这个事情让很多人感慨,我国真是一个大型魔幻现实舞台。而反观另一个发生于不久前的化工厂爆炸事件,它得到的流量和关注相比之下要少得可怜。但它显然要比流浪大师更需要人们的注意力。

很多年前我们在微博上说围观改变中国,它的确也实现了一些改变。我们通过媒体和社会舆论引发了政府对一些社会问题的重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也推动了很多法律上的跟进补充和修改。

今天我们不仅有互联网这个信息流通的工具,能让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听到,我们手上还多了不少其他的工具,这些工具有的是区块链上各种各样的社会实验、有的是基于智能合约实现的金融技术、有的是基于去中心化的价值交换的数字货币。

协作的成本如此之低,形成一个组织的门槛如此之低、形成一个市场的速度如此之快,但怎么把这些东西应用到更好的地方,还是取决于我们每个人如何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身体力行。

因为最终注意力在哪里,生产力就在哪里。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取决于我们关注什么样的问题。橙皮书去年5月份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让公共事件不再被遗忘:通过“智能合约”配置你未来的注意力》,算是区块链在这方面能够提供的一些技术上的尝试吧。

人类在虚拟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现实世界的限制越来越弱。今天是几个程序员在网站上协作,再过几年,区块链的完善会进一步降低信任创造的门槛,协作的规模和强度将会有指数级提升,可以类似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

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来源:/articles/3665

评论0条

橙皮书

简介:关注产品与技术

专栏

更多>>